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壹種秋,叫舊歷四月

有壹種秋,叫舊歷四月

今天開始,已經進入農歷的四月中旬了。

昨天讀詩查資料,發現古時人們對農歷四月,竟然還有那麽多優雅的稱呼。比如,在昨天那首黃庭堅的《奉送劉君昆仲》詩的頷聯裏就發現了兩個:

這前面說槐夏、後面說麥秋,似乎是兩個季節。其實,他們都是農歷四月的雅稱。

進入農歷四月,立夏時節,槐樹也開花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拉開了生如夏花的序幕,所以,四月又稱為槐序和槐夏。

四月歸於夏天,這很好理解。但為什麽“麥秋”也是指四月呢?可以分三步來解釋。

首先,古老的中國發源於中原農業文明,而小麥是那時先民們的主要糧食作物。這在《詩經》裏出現的很多“碩鼠碩鼠,無食我麥”、“我行其野,芃芃其麥、”、“爰采麥矣,沬之北矣”之類的詩句,也可以看出來。

然後,小麥的成熟期是在夏初,古稱“孟夏”,也就是四月。《禮記·月令》裏說:

孟夏時節,人們要驅逐野獸、保護五谷。而且天子和百姓都要獻上新麥和豬肉祭祀祖廟。

最後,古人認為:

也就是說按照四時規律,春代表萬物新生,而秋代表成熟和豐收。所以對於收獲期在初夏的小麥而言,初夏就是它的秋天。

《禮記·月令》裏也說:

意思是說孟夏之月,壹年生草本植物大多開花結果完結,很多草藥需要采收、制作和儲藏,瘋長的草將枯死,此時麥秋時節來到。

從此,有壹種秋,叫“麥秋”。

它,代表舊歷四月,這樣壹個在那時最重要的麥收農忙季節。

它,不僅流露出“農耕文明”的傳統美學,也散發著“春秋禮儀”的古老詩意。

當然,除了孟夏、槐序、槐夏和麥秋,四月的雅稱還有正陽、清和、梅月、余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