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大同古城”的七言詩有哪些

描寫“大同古城”的七言詩有哪些

1.詩名:九龍壁歌

作者:方坦,安徽桐城人,清代嘉慶、迫光間人。

琉璃照壁盤九龍,之而恍惚騰雲中。

傳是前明代王府,規模直似皇居崇。

殿閣已隨劫灰燼,空余此壁前街東。

數仞雕墻飾金碧,萬民膏血塗青紅。

註釋:九龍壁:在大同市東街路南,高8米,長45.5米,碩大粗壯的壁身拼砌著九條琉璃飛龍。壁建於明初,是朱元璋第13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後600年中,代王府在戰火中化為灰燼,可是九龍壁保存了下來,至今仍巍然屹立於鬧市之中。

之而:形容九龍壁上龍身蜿蜒屈伸的樣子,象“之”字。恍惚,似隱似現。

皇居崇:像皇宮那樣高大。殿閣:指已廢圮的代王府。

萬民句:意思是這是用萬民膏血建成的。

2.詩名:大同華嚴寺

作者:王樹遠

寺拜遼金兩院禪,雲龍飛壁秀天顏。

驚覺菩薩新情作,似惹客思千百年。

擴展資料: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壹種詩歌形式,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簡單地說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

如杜甫的七言古詩代表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丹青引贈曹霸將軍》等。

其他關於大同古城的五言詩:

1.詩名:平城下

作者:李賀,這是壹首描寫戍邊士卒疾苦的詩歌。

饑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別劍無玉花,海風斷鬢發。

塞長連日空,遙見漢旗紅。

青帳吹短笛,煙霧濕畫龍。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風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馬。

借問築城吏,去關幾千裏?

惟愁裹屍歸,不惜倒戈死。

註釋:平城:大同舊稱。

別劍:離家時所帶的劍。無玉花,本來是劍光明亮如玉色,現在已沒有了,即生了銹。

海風:指沙漠吹來的風。

白空:塞外遼闊的天空。

漢旗:泛指漢地、漢軍的旗。唐代以漢言唐。

畫龍:繪有龍的旗。裹屍歸: 指餓死後裹屍而歸。

倒戈: 指戰死。最後二句意思是寧願戰死,不願餓死。

2.詩名:雲州秋望

作者:屈大均,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番禺 (今屬廣東)人。明秀才,清兵入廣州前後,曾參加抗清隊伍作戰,失敗後削發為僧,不久還俗,改今名。工詩,平生足跡遍南北。

白草黃羊外,空聞觱篥哀。

遙尋蘇武廟,不上李陵臺。

風助群鷹擊,雲隨萬馬來。

關河無數柳,壹夜落龍堆。

註釋:雲州:唐置州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黃羊: 壹種無角的羊,腹部帶黃毛,當時是北方的特產。

觱篥 (bili,壁立): 從西域傳入的樂器,又名笳管。

蘇武廟: 蘇武是漢武帝時出使匈奴的使臣,被單於扣留脅降,堅貞不屈,被遷至貝加爾湖牧羊,堅持19年,終不失節。大同右玉縣建有蘇武廟。

李陵臺: 李陵,善騎射,漢武帝拜騎都尉,曾在晉北與匈奴戰爭中屢建戰功,但在最後壹次戰爭中,以少擊眾,遇敵力戰,矢盡而降,單於立為右校王。詩句說“不上李陵臺”,表明詩人崇敬蘇武,而鄙視李陵。作者是明末愛國誌士,故有此言。

風助二句:借塞上風雲比喻群眾抗清鬥爭的氣概。詩人曾參與鄭成功、張煌言的抗清鬥爭,參與進襲南京之謀,事敗壹度為僧。

關河二句:借楊柳在秋風中急劇衰敗的景象暗喻降清者望風披靡的行徑。“壹夜落龍堆”是說楊柳不經風雨。龍堆,白龍堆,在天山南路的沙漠地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七言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