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白關於山東的詩句是什麽意思是什麽意思是什麽意思

李白關於山東的詩句是什麽意思是什麽意思是什麽意思

1.殺人紅塵中脫身白燕裏是什麽意思

妳應該是聽錯了,原句出自李白的《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托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意思是為朋友曾經不惜兩肋插刀,紅塵滾滾處也曾經手刃歹徒。

全文為:

結發未識事,所交盡豪雄。

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

托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

當朝揖高義,舉世稱英雄。

小節豈足言,退耕舂陵東。

歸來無產業,生事如轉蓬。

壹朝烏裘敝,百鎰黃金空。

彈劍徒激昂,出門悲路窮。

吾兄青雲士,然諾聞諸公。

所以陳片言,片言貴情通。

棣華倘不接,甘與秋草同。

擴展資料:

白話譯文

我在年輕時候曾經不識時務,所結交的盡是誌向高遠朋友。

退秦成功時不受官方的賞賜,進入山西時候寧可為了功名。

小的細節哪有必要再細說了,準備到棗陽東的隨州去種地。

巡遊歸來我也沒有什麽產業,人壹生就像轉運蓬空來空去。

壹個人如果壹朝穿著破皮衣,即使妳有再多黃金也沒人信。

彈琴佩劍是白白地激情高昂,離開家門也只有窮途末路了。

兄長已走向青雲直上仕途路,承諾就兌現已聞名於百官中。

所以今天給妳呈上直言片語,雖是片語但貴在其通情達理。

弟弟的真話您倘若不能接受,我甘心情願與秋草壹樣幹枯。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2.李白的將進酒全詞和意思

名稱: 將進酒

作者

作者: 李白

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遊,客居魯郡。遊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至天寶初,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讒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亂起,入永王李璘軍幕;及永王為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客死當塗令李陽冰所。唐朝另壹詩人白居易詩“但是詩人最薄命,就中淪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涼身世的寫照。但他以富於浪漫主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畫山川,抒發壯誌,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千古的偉大詩人。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 唐詩

欄目關鍵詞: 唐詩三百首

音頻資料

類別: 七言古詩 樂府

體裁: 詩

年代: 盛唐 內容介紹

原文

原文

將進酒①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②。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③。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⑤。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⑥。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⑦。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⑧。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⑨。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⑩。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⑾。

註釋

註釋

[註釋]

①《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

②君不見:是樂府中常用的壹種誇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裏地勢極高,故稱。

③高堂:高大的廳堂。青絲:黑發。此句意為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發而悲傷。

④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⑤會須:正應當。

⑥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⑦與君:給妳們,為妳們。君,指岑、元二人。

⑧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壹樣精美。

⑨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縱情任意。謔(xuè):戲。

⑩徑須:幹脆,只管。沽:買。

⑾五花馬:指名貴的馬。壹說毛色作五花紋,壹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爾:妳。銷:同“消”。

賞析

賞析

[賞析]

《將進酒》屬古樂府舊題,內容多寫宴飲放歌。這首詩作於李白離開長安以後。從詩的主要內容看似乎寫的都是及時行樂,看透人生,只願長醉不願醒的情感,相當消極。但深入理解李白的內心深處,就會發現李白不是真正消極頹廢,而是胸懷偉大的抱負卻不能施展,便借酒發泄,以此來排解心中的苦悶,來表現對權貴和世俗的蔑視。但與此同時作者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全詩氣勢奔放,語言豪邁,句法明快多變,充分反映了李白放縱不羈的性格與文風。

3.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是什麽意思

意思:不要說秋江離別使人難堪,明日解纜開船便駛向長安。

出自:唐 王昌齡《重別李評事》

原詩:

重別李評事

唐代:王昌齡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

釋義:

不要說秋江離別使人難堪,明日解纜開船便駛向長安。

看吳姬輕歌曼舞妳我盡情酣飲,不要去管青楓白露秋夜淒寒。

重別:重新別。李評事:作者的友人。莫道:不要說。是長安:就要到長安。吳姬:吳地的侍妾。緩:慢。君:李評事。隨:任隨。

擴展資料

題說“重別”,正說明離別之前便有難分之意。全詩的主意都落在第二句上,正因為“舟船明日是長安",所以今夜秋江的離別才顯得特別難,所以才叫吳姬緩舞,友人醉飲,所以才不覺得青楓白露的入侵之寒,說明兩人都已沈浸在即將分離的惜別之情中了。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詩人以詼諧的巧言把李評事的思睹引升之後,便開始熱情地勸他開懷暢飲,盡歡至醉了,說出來的都是熱情話,沒有吐出半個愁字。但是不言愁並不等於不存在愁。詩人所以不言,正表明他內心藏著深深的愁情,也正是因為他有愁情,才偏偏讓人“莫道",怕朋友勾起愁緒。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4.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的意思是什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年代:唐 作者: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內容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賞析: 李白於天寶三載(744)被詔許還鄉,驅出朝廷後,在洛陽與杜甫相識,兩人壹見如故,來往密切。

天寶四載,李杜重逢,同遊齊魯。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遊江東,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臨行時李白寫了這首送別詩。

題中的“二”,是杜甫的排行。 “醉別復幾日”,沒有幾天便要離別了,那就痛快地壹醉而別吧!兩位大詩人在即將分手的日子裏舍不得離開。

“醉眠秋***被,攜手日同行”,魯郡壹帶的名勝古跡,亭臺樓閣幾乎都登臨遊覽遍了,“登臨遍池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李白多麽盼望這次分別後還能再次重會,同遊痛飲:“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石門,山名,在山東曲阜東北,是壹座風景秀麗的山巒,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經常在這幽雅隱逸的勝地遊覽。

這兩句詩也就是杜甫所說的“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的意思。“重有金樽開”這壹“重”字,熱烈地表達了李白希望重逢歡敘的迫切心情;又說明他們生活中有***同的樂趣,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讀來令人感到親切。

李杜同嗜酒,同愛遊山玩水。他們是在秋高氣爽、風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別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這裏形容詞“明”用如動詞,賦予靜態的自然色彩以運動感。不說徂徠山色本身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和王安石的詩句“兩山排闥送青來”(《書湖陰先生壁》)所采用的擬人化手法相似,這就把山色寫活,顯得生氣勃勃而富有氣勢。

“明”字是這句詩的“詩眼”,寫得傳神而生動。在這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背景中,兩個知心朋友在難舍難分,依依惜別:“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好友離別,仿佛轉蓬隨風飛舞,各自飄零遠逝,令人難過。

語言不易表達情懷,言有盡而意無窮,那麽,就傾盡手中杯,以酒抒懷,來壹個醉別吧!感情是多麽豪邁而爽朗。結句幹脆有力,李白對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傾吐無遺。

這首送別詩以“醉別”開始,幹杯結束,首尾呼應,壹氣呵成,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無纏綿哀傷的情調。詩中的山水形象,雋美秀麗,明媚動人,自然美與人情美——真摯的友情,互相襯托;純潔無邪、胸懷坦蕩的友誼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凈的徂徠山色交相輝映,景中寓情,情隨景現,給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這首詩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充滿詩情畫意,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5.關於李白的天馬歌的詩句意思

(1)馬呼嘯著馳騁而過,就象是飛龍壹樣窈矯,

它眼睛就象明星,臆就如雙鳧,尾巴象流星,頭象渴烏,口噴紅光,汗流如血。 天馬呼,飛龍趨,目明長庚臆雙鳧。”好馬不僅要有飛壹般的速度,也需要儀表堂堂。眼睛是靈魂的窗口,壹個生命的精神狀態從眼睛中就可以看出來,天馬的眼睛如同長庚星壹樣明亮,我們可以看出它的生命力何等的旺盛!天馬體格健碩,胸口的兩塊突出的肌肉就像野鴨子壹樣,就像健美運動員,全身洋溢著生命的活力。

“尾如流星首渴烏”,天馬飛奔,風馳電掣,尾巴就像流星壹樣。畫家畫馬的動態,不僅僅是靠四肢的動作體現,鬃毛和尾巴的動態也是不可忽視的細節。

“首馬渴烏”是說天馬的頭部像打水用的水桶,是指天馬的魁偉,我們常說的高頭大馬就是這個意思。

“口噴紅光汗溝朱。”天馬又叫“汗血馬”,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

(2)天馬呼嘯著馳騁而過,就像飛龍壹樣窕嬌.它目如明星,翼如雙鳧,尾如流星,首如渴烏,口噴紅光,汗流如血.

6.“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是什麽意思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這句話,其實“改編、擴展於”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中的“樹深時見鹿 ”這句詩句,原本是對景色的描寫,但被改之後,在我看來,它又有了幾層意思如下。

01、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

它的第壹層意思,和李白原詩句“樹深時見鹿 ”壹樣,是某人對某個具體場景的描述。表達著在某時某地的某種遇見。不管當時的心情如何,也不管是不期而遇,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反正總之,是見到了,而已。

02、鹿和鯨

鹿和鯨,壹個在陸地,壹個在海洋,他們的***同特點是,都很有靈性,而且都不是什麽人在什麽時候想見就能見到的生靈。但人各有誌,如果那個人對“鹿和鯨”本身並沒有多期待,看見了對他來說也只不過是增加了壹點新奇的景致而已,那其實和第壹層的意思差不多,也是簡單的看見,而已。不過,如果那個人所見到的“鹿和鯨”,恰好是那個人壹直苦苦追尋最想要見到的人生最美好,那麽“那個人人生的快樂想必莫過於此!”。因為這時的遇見就不單單是視覺上的看見,而是心靈上的相逢。

所以,在答主看來,這句話想真正表達的意思是第二層,也就是這句話中的“鹿和鯨”是寓意著人最期待的最美好的,而不是單單只遇見了什麽。

03、深和藍

但是,很多最美好的願望並不是那麽好“見到”的。“林深時見鹿”中的深,和“海藍時見鯨”中的藍,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能見到鹿和鯨的必要條件,通俗點說,如果當林不夠深,或者海不夠藍的時候,即使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見,很大可能也是見不到的。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中說:“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簡單說就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美好的東西,往往要經歷過“險、遠”,才能夠看見。想要達到那個目標,往往是需要向著“林深有鹿”、“海藍有鯨”的方向不斷地修行自身、不斷前進,才能逐漸向其靠近的。

比如讀書,很多人覺得讀書沒有意義的,但很多大師絕不會同意這樣膚淺的觀點,因為他們在書的森林和海洋中,已經和“鹿和鯨”成為好朋友了。

04、深藍之外

但是人生的情況更復雜,有些“鹿和鯨”,盡管被人們無限期待,也朝著她的方向不斷努力,可就是始終見不到,仿佛欠缺了壹點幸運。那麽這層意思給我們的些許啟示是,是不是方向錯了?是不是努力的程度還不夠?那個“鹿和鯨”是真的見到好,還是壹直放在心裏比較好?當這些問題弄清楚了,我們就知道了,是該繼續努力不斷完善自身以期和那個最美好相遇時,自身是匹配的;還是說,猛然發現壹直追逐的“鹿和鯨”原來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重新尋找心中的“鹿和鯨”再重新出發。

以上,就是我對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是什麽意思的,壹些理解。

7.《遲日江山麗》全詩是什麽意思

釋義: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麽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著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創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深感當時政治黑暗,毅然辭官,壹路西下,經秦州、同谷等地來到四川成都,居於浣花溪畔。並在那裏建立草堂壹座,在成都生活了將近四年的時間,期間與嚴武結交甚密,嚴武薦其為劍南節度使蜀中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並賜緋魚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壹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壹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壹首即景小詩。

賞析:

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並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地組合為壹體,構成壹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壹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並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後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動靜結合,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壹動壹靜,相映成趣。而這壹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8.李白的詩眾鳥集榮柯是什麽意思

眾鳥集榮柯是說群鳥們集棲於看似繁榮的大樹上,卻不見大樹的木心已朽空,樹倒則覆巢難有完卵矣。比喻因小失大。出自唐李白 《古風》之59

原文如下:

惻惻泣路歧,哀哀悲素絲。

路歧有南北,素絲易變移。

萬事固如此,人生無定期。

田竇相傾奪,賓客互盈虧。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嶮巇。

鬥酒強然諾,寸心終自疑。

張陳竟火滅,蕭朱亦星離。

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嗟嗟失權客,勤問何所規。

李白在長安3年經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了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於是,便寫下了《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壹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

9.李白《梁浦吟》原文是什麽意思

梁甫吟 作者:李白 長嘯梁父吟,何日見陽春?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

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 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

入門不拜逞雄辨,兩女輟洗來趨風。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轉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況我輩當群雄! 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

倏爍晦冥起風雨,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觸關閽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

猰貐磨牙競人肉,騶虞不折生草莖。 手接飛猱搏雕虎,側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 梁父吟,聲正悲。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風雲感會起屠釣,大人臲阢當安之。

全部註釋 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樂府相和歌辭楚調曲有諸葛亮《梁父吟》。《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雲:"亮好為《梁父吟》,自比管、樂,時人未之許"。

然李勉《琴說》曰:"《梁甫吟》,曾子撰"。蔡邕《琴頌》:"梁甫悲吟,周公越裳"。

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 2.長嘯:吟唱。

3.朝歌屠叟:指呂尚(即呂望、姜太公)。《戰國策·秦策三》:"臣(範雎)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陽之濱耳"。

又《秦策五》:"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韓詩外傳》卷七:"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屠於朝歌,九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

又《韓詩外傳》:"太公望……屠牛朝歌,賃於棘津,釣於磻溪,文王舉而用之,封於齊"。 4.經綸:《易經·屯卦》:"君子以經綸"。

經綸:喻治理國家。 5.三千六百釣:指呂尚在渭河邊垂釣十年,***三千六百日。

風期:風度和謀略。 6.大賢:指呂尚。

虎變:《易經·革卦》九五:"大人虎變。"喻大人物行為變化莫測,驟然得誌,非常人所能料。

7.高陽酒徒:西漢人驪食其。《史記·驪生陸賈列傳》:"驪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

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裏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驪生。驪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驪生。

驪生入,則長揖不拜。"驪生嘗自稱高陽酒徒。

隆準:高鼻子。隆準公:指劉邦。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趨風:疾行如風前來迎接。

《史記·驪生陸賈列傳》載:楚、漢在滎陽、成臯壹帶相持,驪生建議劉邦聯齊孤立項羽。他受命到齊國遊說,齊王田廣表示願以所轄七十余城歸漢。

8.旋蓬:在空中飄旋的蓬草。狂客:指驪食其。

9.攀龍:《後漢書·光武帝紀》:耿純對劉秀說:"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隨大王南征北戰,本來是希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就功名"。後人因以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業。

10.雷公:傳說中的雷神。砰訇:形容聲音宏大。

11.帝旁投壺多玉女:《神異經·東荒經》載:東王公常與壹玉女玩投壺的遊戲,每次投壹千二百支,不中則天為之笑。天笑時,流火閃耀,即為閃電。

三時:早、午、晚。倏爍:電光閃耀。

晦冥:昏暗。這兩句暗指皇帝整天尋歡作樂,權奸和宦官弄權,朝廷政令無常。

12.閶闔:神話中的天門。閽者:看守天門的人。

《離騷》?quot;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這兩句指唐玄宗昏庸無道,寵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報國無門。

13.杞國無事憂天傾:《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二句意謂皇帝不理解我,還以為我是杞人憂天。

此自嘲之意。 14.猰貐:古代神話中壹種吃人的野獸。

這裏比喻陰險兇惡的人物。競人肉:爭吃入肉。

騶虞:古代神話中壹種仁獸,白質黑紋,不傷人畜,不踐踏生草。這裏李白以騶虞自比,表示不與奸人同流合汙。

15.接:搏鬥。飛揉、雕虎:比喻兇險之人。

焦原:傳說春秋時莒國有壹塊約五十步方圓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淵,只有無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16.智者二句:智者可忍壹時之屈,而愚者只知壹味驕橫。

世俗人看不起我。 17.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內篇卷二《諫》下載:齊景公手下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卻不知禮義。

相國晏嬰便向齊景公建議除掉他們。他建議景公用兩只桃子賞給有功之人。

於是三勇士爭功,然後又各自羞愧自殺。諸葛亮《梁父吟》?quot;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

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墳?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壹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李白用此典意在諷刺當時權相李林甫陷害韋堅、李邕、裴敦復等大臣。

18.吳楚句:漢景帝時,吳楚等七國諸侯王起兵反漢。景帝派大將周亞夫領兵討伐。

周到河南見到劇孟(著名俠士),高興地說:吳楚叛漢,卻不用劇孟,註定要失敗。咍爾:譏笑。

19.張公:指西晉張華。據《晉書·張華傳》載:西晉時豐城(今江西省豐城)縣令雷煥掘地得雙劍,即古代名劍幹將和莫邪。

雷把幹將送給張華,自己留下莫邪。後來張華被殺,幹將失落。

雷煥死後,他的兒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