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雨霧登山訪煙霞

雨霧登山訪煙霞

我常常懷疑自己性格是不是有點狷介,普羅大眾喜歡的東西,我常常避著走。此次來杭看女兒,本來只打算順便在河裏釣釣魚,休息幾天就回,不想去那香火鼎盛人頭攢動的靈隱寺等著名景點湊那個熱鬧。但文友卓文對我說起,他每次來杭州都要去壹次煙霞洞,西湖南山高峰下壹個非常偏僻的清幽之處。這不禁讓我有些心動了。

今天上午無事,上百度細細研究了路線,地鐵轉公交,壹個多小時後,來到了杭州動物園,沿虎跑路北行數百步,便到了滿覺隴路——此路得名於山上壹個叫滿覺隴的村子。

天氣不太好,沒有太陽,下著細細密密的牛毛雨,不過還是很溫暖。天氣預報說我家鄉北方已經下雪了,我穿了很少的單衣,走在沿著公路步行上山,走了壹會兒便有些出汗了。經過下滿覺隴村、上滿覺隴村,沿途建有很多山舍民宿,在雨霧蒙蒙的叢林裏若隱若現。民宿裝飾風格不壹,但都非常別致,且大都取了文化味兒很濃的名字,譬如途畫客棧、若隱、格物等等。還有壹個更直接取名為飛鳥集,想必主人是泰戈爾的崇拜者吧。這些民宿、商鋪沒有很多地方常見的招徠顧客喧噪音響,也不見多麽的熱鬧繁華,好像壹個沈穩的書生,靜靜的在那裏等待著妳去跟他交流。杭州果然是文化底蘊厚重的城市。

走到上滿覺隴村,感覺有些累了,看看地圖,公路要繞壹個很大的彎,有壹條小璐可以直通煙霞洞,走到路口,發現是壹條幾位偏僻的石階小路。不管它,有道是曲徑通幽,我且走走看。

曲曲折折的山路上,壹個行人也沒有,頭頂上是遮天蔽日的高高低低的樹木,腳下是濕漉漉的、落葉滿地的石頭臺階。中間還走錯了壹段,不過還好及時發現回歸正途,這麽走走停停,遲遲疑疑,走過壹個四角半山亭,再上幾十步便重新回到了公路,擡頭壹看,公路的另壹邊,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煙霞洞了。

繼續拾階而上,經過壹個山門,匾額上篆書“煙霞古洞”四個字,穿過山門,沿小徑上行,再轉過壹個彎,上有壹個平臺,沿臺階到平臺之上,煙霞洞便在眼前了。

洞口右邊有石碑壹通,上刻篆書“煙霞此地多”,乃是光緒年間所立,取自於唐人詩句。

來之前做了點功課,知道此洞是壹天然形成的古洞,洞頂因鐘乳滴水,顏色斑駁,陽光照入洞中,洞頂如煙霞燦然生輝,故名煙霞洞。洞以石刻造像聞名,造有五代時期吳越國的石雕十六羅漢像,現尚存十二尊;到了宋代,又在門口東西兩墻上雕刻了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像。

進得洞來,方知此洞並不大。縱深約二三十米,洞口高約7米,向裏面越來越低洞內地面月二三米寬窄不等。從門口依次觀賞,最外面兩側壹邊是阿難尊者,面目清秀光潔,乃是中國人的面相;另壹邊是迦葉尊者雙手合十,眼窩深陷,卻是西方人面相,這兩尊石像是1979年新塑的,並不與山體合為壹體。裏面兩位菩薩的造像略比真人稍大,便看得格外清楚。觀音菩薩頭戴寶冠,頸戴佛珠,胸佩瓔珞,下著長裙,足踏蓮臺,右手持持楊柳枝,左手斜傾雨露瓶,滿目慈祥,仿佛正在將福惠灑向人間。西邊的大勢至菩薩衣著、配飾與觀音菩薩略同,只是兩頭交叉腹前,持有念珠壹串,體態略豐滿且柔美,神情安詳。

再向裏面走,兩旁的巖壁上雕著十二尊羅漢像,彌勒佛,供養僧人,供養武士等,形態各異。有盤腿打坐禪定的,有抓著獅子玩弄的,有胸前現出佛像的,降龍的,伏虎的,沈思的,冥想的,持經書的,拿如意的,不壹而足。所有的雕像都是面部形態生動,衣服線條流暢,好像舉手投足之間,衣服就會飄動起來。

洞裏面照明不佳,有兩只燈泡發著昏黃的光。這使得羅漢們在我眼裏更加似真似幻,好像他們都在對我說這什麽,即便是沈思和冥想的羅漢,也仿佛在引導我猜想他們在想什麽。整個洞裏洞外只有我自己,洞頂的石鐘乳溶巖不時的滴下水來,砸在地上,聲音格外清晰。我就這麽靜靜的呆立著,閉上眼睛,仿佛聽見遙遠的經文:“如是我聞:壹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我又把手放在那些雕像的身上,仿佛穿越千年撫摸到了刻工們靈巧的雙手……

不再想了吧,我走出石洞,仿佛從佛界回到世俗的煙火人間。

天上,依舊雨霧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