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家喻戶曉,意思是紙上談兵很厲害,就是壹個人的戰鬥理論很豐富,但是到了實戰就不行了,現在是貶義詞。現在只要壹說起這個成語,大家都會想到趙括,因為大家都認為這個成語是他發明的,它的來源就是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長平之戰前期,秦國王弼和趙國廉頗交戰。廉頗幾次失敗後,開始堅守,不斷加固城池。這也讓秦國的王弼壹籌莫展,但是秦國和趙國都耗不起,因為這場戰爭雙方都有百萬大軍,連秦國也拖不下去。
後來兩國換將,秦換了,趙換了趙括。其實趙括之所以能擔此重任,是因為他的父親,而且趙括從小就熟讀兵法,軍事理論非常厲害。可惜,趙之戰失敗了。人們認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趙括,所以紙上談兵形容趙括是對的,但這個成語不是當時發明的。
其實紙上談兵作為成語出現的時間是在清朝,意思是和趙括那個朝代沒有關系,紙上談兵只是後人給趙括戴上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