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織錦回文成語的解釋和意義

織錦回文成語的解釋和意義

織錦回文成語名稱織錦回文的解釋和意義

漢語拼音zh: τ n huí wé n

同義詞:錦緞回文,錦緞回文

成語起源

1,汪芫市府《西廂記》第二冊第壹折:“言之偶,言之真,新詠月詩強如織錦回文。”又叫“錦緞回文”。

2.張松瀟湘《少年美人,無所事事》詞:“錦緞回文空,誰寄?”也存為“錦緞”。

3.南朝陳《魚臺新詠序》:“纖腰弱,南陽恐碎衣;長在深宮,笑風錦。”

4.宋·劉墉《顏桂良》詞:“錦編有深意,字值千金。”

5.陳明乳源《金瓶梅物語》:“金玉管優於錦。”

成語解釋五色絲綢織成的回文圖。

《晉書·列女傳·與之妻蘇軾》:“之妻蘇軾,祖籍,名惠,字善寫。陶在苻堅任刺史時,被遷到流沙,蘇對此有所考慮。《錦緞》是壹首回文詩,是送給陶的禮物。轉身讀之,字甚悲。”相傳其錦長八寸,寬八寸,詩二百余首,計八百余字,均為章。後來人們用“錦緞回文”這個成語來指代妻子的書信和詩詞,也用來贊美女性的奇妙才能。

錦緞回文的成語故事

先秦時期,周琴刺史陶都因得罪苻堅的高級官員而被流放到流沙縣。夫妻分居兩地。他的妻子蘇慧專門在壹塊織錦上繡了840個字和29個字,可以隨意閱讀。* * *能讀3752首詩,表達對丈夫的思念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