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定義。
“米”是現代漢語中的標準次字,普通話讀作“體?n”。它最早見於秦代的《小篆》,在劉舒屬於形聲字。“Si”的基本含義是窮盡,如Si-out、Si-out;引申的意思是昏迷,比如疲勞(疲乏)。
2.詞源的演變。
"糜"是壹個形聲字,最早見於秦代《小傳》。從惡到惡,篆書形如人骨,寓意衰竭、死亡、滅絕;從哪裏?,?指的是濃密的毛發,意思是如果妳想滅絕,就必須殺死它。本義是滅絕。楷書簡本“寄”字,是由秦代小篆演變而來的。
3.相關成語。
(1)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出自《詩經·大雅·占音》。
(2)誤國誤民:指給本國人民帶來傷害。出自米松的《董祺俞曄洪仇俊》。
(3)破壞自然之物:原意是破壞和毀滅壹切自然之物。之後就是隨意糟蹋東西,不懂得珍惜的意思。
的壹個例子。詳情如下:
1,每頓飯都剩那麽多,為什麽做很多?這種亂七八糟的場面,令人心碎。
2.圓明園的稀世珍寶就這樣被英法聯軍糟蹋了。真是浪費時間!
3.這些要丟棄的家具仍然很新。為了避免浪費東西,還是整理壹下送給需要的人吧!
4.現在,人類的暴力和魯莽,使得大量的野生生物逐漸滅絕。
5.近年來,社會風氣惡化,很多人養成了揮霍浪費的惡習,值得警惕。
6.有些人砍樹砍樹,真的是浪費時間。
7.奶奶告誡我們,碗裏不能剩米粒,否則揮霍壹空會遭雷劈。
8.敵人向河內傾瀉了大量的糧食,這只是浪費時間。
9.如果妳在這種天氣不出去散步,妳就是在浪費時間!
10,很多有價值的東西,讓別人去練,也好像被揮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