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意為漢地。五嶽、四都五鎮都在漢代建立的九州地理範圍之內。1912年後,“中國”是指壹個960萬平方公裏的多民族國家,包括漢族和藏族地區。
擴展數據:
九州土地的來源:
1.“九州”最早出現在龔宇。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將“天下”劃分為九州(相傳黃帝創造了“九州”),於是九州成為古代漢地的代名詞。九州地區的劃分也不壹樣。
古人認為天是圓的,“方圓”指的是範圍。因此,“九州方圓”的意思是“中國的這個地方”。那就是九州方圓,地大物博,壹派壯麗的景象。
2.《尚書》中的夏樹愚公記載,大禹時天下分為九州,即禹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涼州、永州、冀州、兗州。《龔宇》中描述的九州範圍包括北部的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部的南海,西部的甘肅西部地區和東部的東海。九州也是當時士人對國家未來統壹的規劃,反映了他們的政治理想。
3.其中冀州地域遼闊,按馬融的說法,“豫平水土,使其居九州。順位於冀州北部,冀州分為州。燕齊遠,燕分幽州,齊分潁州。所以也是十二州。”即並州、幽州、潁州從冀州分出,與原九州壹起,有時稱九州為十二州。
百度百科-九州(古代中國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