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東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解釋:壹會兒說東,壹會兒說西。指說話條理齋亂,沒有中心。
出自:魯迅《兩地書·九三》:倘在學校,誰都可以直沖而入,並無可談,而東拉西扯,坐著不走,殊討厭也。
二、東藏西躲 [ dōng cáng xī duǒ ]
解釋: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
出自:朱自清《給亡婦》:真虧妳領著母親和壹群孩子東藏西躲的,末壹回還要走多少裏路,翻壹道大嶺。
三、東鱗西爪 [ dōng lín xī zhǎo ]
解釋:原指畫龍時龍體被雲遮住,只是東邊畫壹片龍鱗,西邊露壹只龍爪,不見龍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自: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蘇東坡有壹首詩好象就是在這淩雲山上做的,我只東鱗西爪地記得幾節。
四、東跑西顛 [ dōng pǎo xī diān ]
解釋:比喻到處奔走。
出自:周立波《暴風驟雨》十四:“他和他的那個組,打地,評等級,品好賴,臂青苗,東跑西顛,整整地忙了五天。”
五、東遊西逛 [ dōng yóu xī guàng ]
解釋:無所事事,到處閑誑。同“東遊西蕩”。
出自:《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四人幫’橫行時,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東遊西逛,學得‘油腔滑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