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壹在天之南,壹在地之北。 形容地區各不相同,也指距離極遠。也形容說話漫無邊際。
出處 金·元好問《邁陂塘》詞:“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示例 咫尺的~,霎時間月缺花飛。(元·關漢卿《沈醉東風》)
近義詞 天南海北 山南海北
反義詞 近在咫尺、要言不煩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在遙遠的各地
也作副詞:如 兩個人天南地北地說了好半天。
根據齊家的《簡易經》記載:“初,唯天無地,水去而地顯也。方向唯南,與天同語,後有地,命北,尚無東西。”
《簡易經》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古老文化寶典,是中古文化的開端,現在我們使用的有許多詞語就是從那時引意而出。象“天南地北”之詞,說明當初地球上全部是水,沒有地,由於自然的變化,水勢下降大地顯露出來。當時只有正南壹個方向,與天同語,“南天”或“天南”之詞由此而誕生,後來有了地,命名為北,這就是“地北”的由來,也形成了“天南地北”之詞。
現在人們把“天南地北”引伸為形容詞:不怕路途遙遠,不辭勞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