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之辱、推陳出新、拔旗易幟、獨當壹面、戰無不勝、壹飯千金、解衣推食、胯下蒲伏、國士無雙、十面埋伏。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異姓諸侯王,韓襄王姬倉庶孫。韓國被滅後,跟隨張良入關,擔任將軍。授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受封韓王。楚漢之爭時期,支持漢王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西漢建立後,受到漢高帝猜忌,戍守太原以北的地區,向匈奴求和,起兵反叛,引誘代相陳豨造反。
“胯下之辱”典故:
韓信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常常遭到周圍人的歧視。但是他立誌要有所作為,於是日夜鉆研《孫子兵法》,對這部書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可是卻未遇到發揮的機會。
有壹天,韓信帶著他的佩劍在街上走著,突然,壹群惡少當眾把他圍起來,羞辱他。其中的壹個屠夫對韓信說:“雖然妳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妳膽子小得很。如果妳真有本事,敢不敢用妳的佩劍來刺我?如果不敢,那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不然,我們倆今天沒完!”
韓信非常生氣,很想拔出劍來殺死這個無賴,但是又壹想,殺人償命,把他殺了,未免因小失大,和他們硬拼,自己只有壹個人,肯定會吃虧。於是,他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不顧他們的嘲笑,強忍滿腔怒氣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鉆了過去,然後大踏步地走了。
後來劉邦的丞相蕭何三次將韓信舉薦給漢王劉邦,劉邦築壇拜韓信為大將,韓信輔佐漢朝有功,被封為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