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半信半不信”。三國魏嵇康《答張遼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中有:“茍蔔筮所以成相,虎可蔔而地可擇,何為半信半不信耶?”人們逐漸將“不信”改為“疑”,使這壹成語更加規整。半信半疑指對人對事不能肯定,持懷疑態度。
2、長林豐草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有:“此猶禽鹿,少見訓育……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長林而誌在豐草也。”借指隱居、適宜生活之地,也比喻嵇康隱居不仕、不與司馬氏合作的堅定意誌。
3、才長識寡
原為“才多識寡”。南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中有:“嵇康遊於汲郡山中,遇道士孫登,遂與之遊。康臨去,登曰:‘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指人善於治學,不善治身。嵇康在輝縣壹帶遇到孫登,與他同遊相處多日,平時並無多語;臨分別時,孫登曾對嵇康語重心長地說了壹番話,但這話沒起太大作用,大致是嵇康的性情決定的。因為人的性格不容易被改變。
4、蹉跎歲月
三國魏阮籍《詠懷詩(第七)》中有:“白日忽蹉跎,驅馬復來歸。”指虛度了大好時光。光陰易逝,世事難料。
5、得意忘形
《晉書·阮籍傳》中有:“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指人高興失去常態。得意忘形是人的壹種興奮狀態。
6、堆案盈機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有:“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愈自勉強,則不能久。”指書籍、文件或材料堆積得又多又雜。
7、犢鼻高掛
又引出“聊復爾耳”、“南阮北阮”。三國時期魏國人阮鹹,字仲容,僑居山陽多年,竹林七賢之壹。家居於道南,其他阮姓居道北。南阮貧,北阮都很富。農歷七月七,北阮曬衣物,都是綾羅綢緞。阮鹹用竹竿掛大布犢鼻裈(農村人穿的粗布免襠褲頭)於中庭。有人譏笑他寒磣。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即跟勢利、不能免俗的人,有什麽好說的!)”指將不該顯露的東西顯露出來或指甘於清貧,不卑不亢,不與世間惡俗同流合汙的人士。
8、法常評酒
釋法常,河陽人,喜嗜酒,常醉,醉則大睡,醒後即吟“優遊曲世界,爛漫枕神仙。”對人說:“酒天虛無,酒地綿邈,酒國安恬,無君臣貴賤之拘,無財利之圖,無刑罰之避,陶陶焉,蕩蕩焉,樂其可得而量也,轉而入於飛蝶都,則又蒙騰浩渺而不思覺也。”釋法常當是焦作地區有史記載的 “酒中仙客”之壹。
9、廣陵散絕
南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中有:“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廣陵散》源於廣陵地區(今安徽壽縣壹帶),民間樂曲,長45個樂段,隋以前的樂譜,寫春秋戰國時期“聶政刺韓”故事,聶政受韓國大臣嚴遂之托,刺殺韓國權相韓傀。“廣陵散絕”引指某種學問、技藝失落或某種傳統中斷,後繼乏人;“廣陵散絕”何嘗不是指曹魏政權的中堅力量在與司馬氏的鬥爭中倒掉、徹底垮臺?
10、廣武之嘆
《晉書·阮籍傳》裴松子註引東晉孫盛《魏氏春秋》、《三國誌·魏書·阮籍傳》中有:“(阮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區,乃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乎!’”指觸景生情,感嘆當時缺乏能人,使徒有虛名者得逞於世;隱喻庸人得誌。
11、鶴立雞群
三國時期魏國,嵇康(字叔夜)身高七尺,偉岸俊爽,才華橫溢,時人稱之“龍章鳳姿”。當時,有人對王戎說:“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王戎說:“您還沒見過他父親(嵇康)呢。”
山濤曾說:“嵇叔夜的為人,像山巖上的孤松獨立;他醉的時候,又像玉山將崩倒。”即“玉山崩頹”。“鶴立雞群”指象鶴站立在雞群中那麽顯眼。借喻人的儀表和才能出眾。
12、黃公酒壚
南北朝宋劉慶義《世說新語·傷逝》中有:王戎“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後車客:‘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指景在人去、傷逝憶舊的言辭、情緒和代名詞。
13、借酒澆愁
原為“酒澆壘塊”。東晉郭澄之《郭子》中有:“王孝伯問王大:‘阮籍何如司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指借喝酒排解心中對時事的憂悶、郁結。
14、嵇康鍛鐵
三國時期魏國,嵇康手藝靈巧,善鍛鐵。住宅邊流水環繞壹棵大柳樹,家人鄰居常在樹下閑戲,嵇康在樹下打鐵。家裏不富裕,但有人要求打鐵具,嵇康欣然應允,卻少收錢。親友舊交帶著酒肉、澄沙糕來到這裏,嵇康就與他們壹起暢飲、交談,直到吃喝完畢。“嵇康鍛鐵”指閑適和諧、自食其力的田園生活,短暫的、令人難忘的生活片段。
15、嵇康疏懶
三國時期魏國,嵇康的《與山居源絕交書》中有:“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壹月常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還有“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幾。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當時,山濤由選曹郎升遷它職,想舉薦嵇康替代自己原來的官職,嵇康做《與山居源絕交書》予以拒絕。說自己庸俗不堪,不敢輕視朝廷,怕辱沒了大將軍,其實是說自己不宜、不願、不想、不屑參與時政。嵇康疏於寫書、洗漱、交際,是不願出仕的借口。其實,他不是真心與山濤(字巨源)絕交,而是與不相符合的思想絕交,與不相符合的時政、世故、禮教絕交。
16、鳩醴漏脯
三國魏嵇康《蔔疑》中有:“故嗜酒者自抑於鳩醴,貪食者忍饑於漏脯,知吉兇之理,故背之不惑,棄之不疑也。”指特別愛喝酒的人不會喝毒酒和貪吃的人不會吃地上掉的、變質不好的食物,指人有認識、有感情、有智慧,不會只圖眼前的享受而不顧後果。
17、劉伶嗜醉
也稱“劉伶五鬥”、“枕麹(曲)劉生”。三國時期,魏國沛郡人劉伶,字伯倫,僑居山陽多年,竹林七賢之壹。戀酒放達,壹飲壹斛,五鬥解酲。常乘鹿車,跟從荷鍤隨身,遨遊壹世。劉伶以天地為壹朝,萬年為須臾,日月為門窗,荒野為庭院。行無蹤跡,居無定所,天為幕、地為席,枕麹(曲)藉糟,無思慮,樂陶陶。用壹副縱情自然、酣暢無憂的胸懷、態度對待世界。堪稱“酒中仙客”之壹。
18、龍驤虎步
三國魏嵇康《蔔疑》中有:“······寧如市南子之神勇內固、山淵其誌乎?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指人正氣凜然、威武雄壯。
《“竹林七賢”引出的成語》有十二個成語是和竹林七賢相關的:
璞玉渾金、鶴立雞群、卿卿我我、得意忘形、玉山自倒、鶴立雞群、卿卿我我、禽獸不如、得意忘形、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遭人白眼,其中鶴立雞群和得意忘形和上面是重復的。
“竹林七賢”引出的成語
說起“竹林七賢”,在魏晉時期可謂赫赫有名,他們分別是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以及阮籍、阮鹹叔侄。因其七人經常在壹片竹林(位於今雲臺山景區百家巖壹帶)裏相聚,壹同縱酒狂歌,做詩彈琴,故稱“竹林七賢”。可能妳不知道,璞玉渾金、鶴立雞群、卿卿我我、得意忘形等很多成語都是從“竹林七賢”口中代代相傳的。故事先由“七賢”中的山濤說起,因為他是我們的老鄉——焦作武陟縣人。山濤,字巨源,年輕時就性格耿直,器量寬宏。當時司馬氏和曹魏爭奪政權,社會動蕩不安,政治黑暗腐敗。他不願卷入官場因而隱居潔身自好,跟嵇康、阮籍、王戎等人意氣相投,壹起作“竹林之遊”,***同研究老子、莊子的道家學說。王戎稱贊他說:“山濤這個人就像是璞玉渾金,人人都贊賞它寶貴,卻又不知怎樣形容它的素質。“璞玉渾金”的意思是說,未經雕琢的玉、”未經冶煉的金子,天然美質,沒有加以人工的修飾。山濤直到四十歲時才出來做了郡的主簿、功曹,直至推舉為孝廉。司馬懿的妻子穆氏是他的表姑,因而司馬師掌權時就讓司隸推舉他為秀才,任為郎中,不久又升任趙國相、尚書吏部郎。司馬昭曾寫信給他說:“您任職公正清廉,情操高雅超出世人。我想您必定手頭困窘用度缺乏,現在派人送去錢二十萬,谷二百斛。”司馬昭做了大將軍後,又委任山濤為大將軍從事中郎。這時,山濤就舉薦好友嵇康接替自己尚書吏部郎的職位。再說嵇康,字叔夜,三國末期譙郡(今安徽省宿縣西南)人,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音樂家。他才華卓越,誌向高遠,剛直豪邁但不合群。嵇康長得身高七尺八寸,不喜歡修飾,風度姿態特別秀美。見到他的人都贊嘆說:“風度瀟灑就像松樹下的風,清高而舒緩綿長。”山濤稱贊他說:“嵇叔夜魁梧挺拔,就像獨立的孤松;‘其醉也,傀峨若玉山之將崩(他的醉態,就像雄偉高大的玉山將要倒下來似的。’”)。“玉山自倒”這句成語由此而出,形容人喝醉酒的樣子。嵇康年輕時就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長大後特別喜歡老莊之道,蔑視世俗的禮法,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豁達狂放。王戎說,他和嵇康壹起生活在山陽二十年,從來沒有看見過嵇康流露出歡喜或惱怒的神色。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他因憤慨於司馬氏篡政奪權,所以絕意仕進,寄情山水,彈琴詠詩。當山濤舉薦他任尚書吏部郎時,他嚴詞拒絕,並為此寫了壹封信跟山濤絕交,這就是文學史上有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信中列舉了“必不堪者”七條,條條針對司馬氏愚弄百姓的陳腐而虛偽的禮教,文辭迂回犀利,極盡嘲諷之能事;又舉了“甚不可者”兩條,進壹步表達了對當時禮法的蔑視,那“非湯、武而薄周、孔”的措辭,尤其激烈大膽,充分表現了嵇康那種放任曠達、嫉惡如仇的性格。如此壹來,當然觸怒了司馬氏,再加上鐘會的蓄意陷害,嵇康最終被司馬昭下令殺害。當他在洛陽東市受刑的時候,神色不變,淡定自若,取琴彈奏樂曲《廣陵散》,樂聲激揚震撼,此情此景,令人肝腸寸斷!壹曲奏完,嵇康說:“當年袁孝尼曾經向我請求學習這首曲子,我吝惜守秘,不肯傳給他。《廣陵散》於今絕矣。”天籟之音,至此成為“絕響”“絕響”壹詞在今天泛稱學問或技藝的失傳。山濤與司馬昭父子、嵇康父子均有不解之緣。早先,司馬師死後,沒有兒子,司馬昭把次子司馬攸過繼過去。司馬昭被封為晉王,要立太子,他問裴秀說:“這事業是我哥哥所創,還沒有成功他就去世了,我只不過是接過手來罷了。所以我想立攸做太子,把事業交還給哥哥,您看怎麽樣?”裴秀認為不妥。司馬昭又問山濤。山濤回答說:“廢長立幼,違禮不祥。”意思是廢掉長子立小兒子,是違反禮法不吉祥的,國家的危險常常就從這裏孕育發生。司馬昭這才決心立長子司馬炎為太子。司馬炎受禪做了皇帝,就是晉武帝,任命山濤就任大鴻臚,封為新沓伯。後來,山濤出任冀州刺史兼寧遠將軍。晉武帝鹹寧年間,山濤升任尚書仆射,兼侍中,主持吏部,掌管官員的提拔任命。每逢有壹個官職出缺,他往往擬出幾個人的名單,由晉武帝挑選任用。對於每個人的品行才幹,他都壹壹出題考察,當時人稱為“山公啟事”。山濤在任上努力尋訪搜羅賢能,從隱居被埋沒的人士中選拔人才,經他推薦的三十多人,都在當時出人頭地,其中就有嵇康之子嵇紹。嵇紹,字延祖,十歲那年父親被害,他與母親隱居讀書,侍奉母親殷勤周到。山濤深知其才,便這樣向晉武帝推薦道:《書經·康誥》有“這樣的話:‘父子有罪也不相牽連。’嵇紹的賢能比得上古人谷阝缺,應當加以任命,聘為秘書郎。”晉武帝對山濤說:“按妳說的,都可以做秘書丞了,哪能只做個郎官呢?”於是下詔書征召嵇紹,入朝為秘書丞。嵇紹剛入京城,就有人對王戎說:“昨天在人群中頭壹次看見嵇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像野鶴站在雞群中。”王戎說:“那是妳沒有見過他父親嵇康,人家都稱贊是玉山孤松哩。“鶴立雞群”這句成語源出此處,比喻人的儀表才能超群出眾。”嵇紹多次升官,被任為汝陽太守。尚書左仆射裴顧很是器重他,常常說:“如果讓嵇紹做吏部尚書,天下就不會有被遺棄沒有受錄用的人才了。”嵇紹擔任徐州刺史時,石崇做都督,雖然性情驕橫兇暴,可是嵇紹按正道規矩相待,因而石崇也很尊敬他。晉惠帝元康初年,嵇紹入朝擔任給事黃門侍郎。當時侍中賈謐是賈後的外家國戚,極受榮寵,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許多官員都爭著巴結投其門下。賈謐要求和嵇紹結交為朋友,嵇紹拒絕了他,連信也不回。後來賈後垮臺,賈謐被殺,嵇紹因為不阿附賈後壹黨,被封為弋陽子,升任散騎常侍,再升為侍中。晉惠帝司馬衷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癡皇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七月,“八王之亂”激戰正酣,東海王司馬越挾皇帝和文武百官討伐成都王司馬穎。蕩陰之戰,朝廷軍隊大敗,百官和侍衛全部潰散,自顧逃命去了。只有嵇紹壹人保護著晉惠帝,敵軍沖過來,飛箭如雨,嵇紹奮不顧身遮擋著皇帝,被殺於晉惠帝身旁,血濺惠帝的衣裳。待事情平定後,手下人要洗這件龍袍,晉惠帝悲哀地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它。”嵇紹如此大義凜然,至今仍值得我們後人景仰。前面數次提到王戎,現在該說壹說了。王戎,字浚沖,瑯邪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縣)人。父親王渾任涼州刺史,封為貞陵亭侯,是阮籍的朋友。王戎從小就很聰明,七歲時,就不盲目地跟其他孩子哄搶路邊李樹上的李子,因為他知道李樹在路旁生長卻能留下許多果子,壹定是苦澀的。阮籍每次探訪他父親王渾,壹會兒就離開;去看望王戎,總是交談很久才出來。當時,王戎才十五歲,比阮籍小二十歲,二人竟成忘年交。阮籍對王渾說:“浚沖高明的見識,不屬於您這壹流的人物,跟您談古論今,不如跟他談。”於是王戎就常常跟阮籍等人相聚,成為“竹林七賢”中最年輕的壹位。王渾病死在涼州刺史的任上,部屬官員贈送的賻儀有幾百萬,王戎推辭不肯接受,因此受人敬重,名聲遠播。隨即他承襲了父親的爵位,被聘為相國的屬官(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等官職)。鎮西將軍鐘會統兵討伐蜀國,臨行前去拜訪王戎,向他征求意見。他說:“道家有這樣壹句話,有作為卻不自恃。這道理是說,並非成就功勛難,保持功勛才真正難啊。”後來鐘會攻下蜀國,竟野心勃發,想擁兵割據叛亂而被殺。朝廷的士大夫議論起這事,都認為王戎有遠見卓識。晉武帝鹹寧年間,王戎升為豫州刺史,擔任建威將軍,奉命討伐吳國,進攻武昌,吳將楊雍等紛紛率領部下投降。王戎指揮大軍挺進長江,吳將孟泰獻出蘄春、邾縣二城投降。吳國平定後,王戎晉爵為安豐縣侯,王戎後來做到尚書左仆射兼管吏部,還升任司徒,位列三公,但卻沒有什麽突出的政績。古代時,“卿”字多用於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王戎的妻子卻經常用“卿”稱呼王戎。起初王戎聽了很不自在,提出意見說:“女人用‘卿’來稱呼丈夫,按禮法來說是不恭敬的。以後可不要這樣了。”他妻子回答說:“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親昵妳,疼愛妳,因此用卿來稱呼妳。我不用卿來稱呼妳,誰有資格用卿來稱呼妳)?”王戎聽後壹笑,就隨她去了。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壹句成語“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間的相愛。最後,要著重說壹說阮籍,他留下的典故最多,也是“竹林七賢”中最瘋瘋癲癲的壹個。阮籍,字嗣宗,三國末期晉朝初年陳留郡尉氏縣(今河南省尉氏縣)人,當時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他傲世俗儒,放蕩不羈。有時在家裏讀書,數日不出門;有時出外遊山玩水,幾天都不回家;有時獨自駕著車子隨意地走,不管路徑,待到車子走到沒路可走時,他就大哭壹番往回走。《晉書·阮籍傳》說他“當其得意,忽忘形骸(當他高興到極點時,甚至忘記了自身的存在)”可見他是壹個多麽隨心所欲的人。其實阮籍不但有才華,有見識,而且也有過濟世利民的抱負。但是魏晉之際,天下大亂,正直的人很少能保住身家性命,阮籍對此非常不滿,因此不想參與政事,憤世嫉俗,裝癡作呆。曹爽做魏國輔政大臣時,召他做參軍,他借口有病推辭不就職,躲在鄉裏。壹年多後,曹爽壹夥被誅殺滅族,當時的人都佩服他有遠見。司馬懿和司馬師掌權時,都任命他做從事中郎。曹髦做皇帝時,封他為關內侯,升散騎常侍。他聽說步兵營廚子善於釀酒,並貯存有酒三百斛,就設法求得做了步兵校尉,為的是能天天喝個夠。司馬昭曾經想為兒子司馬炎(即晉武帝)向阮籍求親,阮籍喝得爛醉如泥,壹連六十天。司馬昭談不上話,只好作罷。鐘會曾多次拿時事問阮籍,想從他的回話中挑出毛病來陷害他,而他都因為喝得沈沈大醉而幸免。有壹回,在司馬昭的大將軍府中,聽見有關官員報告說,有個做兒子的殺了母親。阮籍感嘆說:“嘻!殺父親還可以,竟然殺母親!”滿座的人都怪他失言。司馬昭說:“殺父親,在天下是罪大惡極的事,妳怎麽認為可以呢?”阮籍說:“禽獸只知誰是母親卻不知父親。殺父親,屬於禽獸壹類。殺母親,連禽獸也不如了。”眾人嘆服。這也是成語“禽獸不如”的由來。阮籍愛作“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兩眼正視,眼睛黑的多就是“青眼”。兩眼斜視,眼睛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對講究禮法的庸俗的人很鄙視,常常用白眼去對待。阮籍母親去世,嵇喜去吊喪,阮籍給予“白眼”,嵇喜很不高興地走了。隨後嵇喜的弟弟嵇康帶著酒挾著琴去探問,阮籍很高興,就“青眼”對待。有壹次,他登上廣武城,觀看當年楚(項羽)漢(劉邦)交戰的地方,懷古傷今,無限感慨,嘆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沒有英雄,叫這小子成了氣候)”表示了他對劉邦人品的輕蔑。後人根據阮籍的故事,引申出幾句成語。壹句是“得意忘形”。把心思放在所得上而忘記了自己所處的地位。後來多用以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誌,就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壹句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表示某個人物的出名主要由於時勢造成,而非由於才能出眾。另外,表示感謝人家的賞識,叫“垂青”或“青睞”;被人瞧不起,叫“遭人白眼”。至此,“竹林七賢”留給我們的成語故事說完了,故事雖然已十分久遠,但今天讀來仍令人感慨萬千,情難自禁。他們為中華文化留下的精辟詞語,也將會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給予人們啟迪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