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翻譯為“身處困境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變不驚可以使人或國家滅亡”。和“溫水煮青蛙”的原理挺像的。也有人認為這是憂國憂民。
成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出自孟子經典儒家著作《非難下的孟子》中的壹篇短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煩惱:悲傷的禍害。幸福:安逸和享受。
擴展數據:
這句話出自《孟子·告子上》:“進則無法家,出則對外患無敵,國則亡矣。然後我知道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這篇先秦雜文中,孟子壹開始就引用了虞舜、傅說、魏嬌、管仲和孫臏。
白熙熙等六位古聖先賢從貧窮卑微起步的例子,以其恢弘而無可辯駁的邏輯和平行論證,深刻闡述了外部環境與個人成敗、國家興亡的密切關系。
顯然,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話是為了提醒全黨同誌,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和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執政時間越長,越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越不能丟掉自我革命的精神。
百度百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成語詞匯)
人民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