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原本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的主要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現在也經常用來比喻對文章事物見解很深刻、透徹。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釋義: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之壹,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他博采眾長,開創了壹種獨具壹格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喻為“書聖”。
王羲之書法的故事
有壹次,他到壹個道觀去玩,看到壹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裏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裏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壹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壹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