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譎雲詭 譎:詭:怪異,變化。好象雲彩和水波那樣,形態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雲彩、波浪壹樣千姿百態。後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
出處:漢·揚雄《甘泉賦》:“於是大廈雲譎波詭,摧摧而成觀。”
2.波濤洶湧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三國誌·吳書·孫策傳》:“是歲地連震”裴松之註引《吳錄》:“是冬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帝見波濤洶湧,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3.風平波息 風和波浪都沒有。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四海記·祖師復下凡間救苦》:“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發感神威。”
4.海不波溢 海上風平浪靜,沒有波浪。比喻平安無事。
5.駭浪驚濤 駭:使驚怕;濤:大波浪。洶湧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爭。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6.驚濤駭浪 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湧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爭。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