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工資:柴火。抱著柴火去滅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消除災難,結果災難會擴大。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若聽諸葛亮之言;唆使士兵;這種所謂的負工資
把火撲滅。"
《史記·魏·時嘉》:“況且,壹個有田在秦工作的丈夫,就像扛柴火救火,俸祿無窮,火不滅。”
普通法規
戰國末期,秦國對無力抵抗的魏國發動了壹系列大規模進攻,大片土地被秦軍占領,到公元前273年,秦國再次出兵魏國,聲勢空前。王維把大臣們叫來,愁眉苦臉地問他們,有什麽辦法可以讓秦退兵。連年戰亂,大臣們壹提戰爭就膽戰心驚,誰也不敢提“抗”字。在這兵臨城下的關鍵時刻,大多數大臣都勸王維以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為代價,與秦王媾和。聽到這些話,輔導員蘇代非常不贊成。他連忙上前,對王維說:“陛下,他們派妳來是因為怕死,所以才要妳賣國求和,根本沒有為國家著想。妳想想,雖然割讓大片土地給秦國暫時滿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國的欲望是無窮的。只要魏的土地不被割,就不會停止攻擊我們。”說到這裏,蘇代講了壹個故事:從前,有壹個人的房子著火了。別人勸他趕快用水滅火,他不聽,拿起壹捆柴火滅火,因為他不明白柴火不能滅火,卻能助火。如果大王同意取魏國之地講和,不等於拿著柴火去救火嗎?”,雖然說得明明白白,但膽小的王維只在乎眼前的太平,還是按照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的壹大塊土地割讓給了秦國。公元225年,再次攻打魏,包圍都城大梁,挖開黃河大堤,淹沒大梁城。魏國最終被秦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