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黃出自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王衍(公元256年~公元311年),字夷甫,西晉大臣,曾任中書令、司徒、太尉等要職,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是著名的清談家、魏晉名士,喜老莊學說。
據《晉書·王衍傳》記載,王衍神情明媚,風姿雅俊。年幼時,他曾去拜訪當時的大學者山濤,山濤見他之後大為贊嘆。曾有人誇王衍“夷甫處眾中,如珠玉在瓦石間”。王衍也自恃“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並喜談老、莊。每當他解讀老莊玄理的時候,手裏總是拿著壹把“與手同色”的玉拂塵,神態從容瀟灑,談論精辟透徹,傾動當時。當他講錯時,卻又會“隨即改更”,所以被當時之人號為“口中雌黃”。
雌黃,本是山中壹種礦物質,其成分為三硫化二砷,檸檬黃色,多為細粒狀、片狀或柱塊狀。古時人們寫字用黃紙,字寫錯了,用這種礦物塗壹塗,就可以重寫。“口中雌黃”就是隨即改正說錯的話。典故“信口雌黃”,即從王衍論道而產生。
王衍身居重職,名蓋四海,但沒有留下令人稱道的東西。山濤初見王衍,在發出“何物老嫗,生寧馨”的感嘆後,又嘆到:“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不幸言中!西晉末年,政局混亂,王衍手握重權,行事“身居宰輔之重,不以經國為念,而思自全之計”。永嘉四年(公元310年),羯族貴族石勒等攻打洛陽,朝野震驚,他身為太尉,卻率先逃離洛陽,致使洛陽城內秩序大亂。次年四月,他統率部隊落入石勒騎兵包圍之中,全軍潰敗,為石勒所俘。為了茍且偷生,他壹面推卸責任,壹面俯首稱臣,並勸石勒稱帝。他信口雌黃的行徑為石勒所不齒,石勒派人半夜把土房推倒,將他活埋,後人評忠奸,以“欺世盜名”定之,壹代名士落此下場,可悲可嘆!
“信”是任憑、聽任之意。“信口雌黃”成語後世用來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講。《顏氏家訓》中有“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之論。
2. 信口可以組什麽成四字詞語1、
成語:信口雌黃
拼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解釋:指不顧事實,隨口亂說或妄作評論。
2、
成語:信口開河
拼音:xìn kǒu kāi hé
解釋:比喻隨口亂說壹氣。
出處: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妳那裏休聒,不當壹個信口開合知。"
3、
成語:信口胡言
拼音:xìn kǒu hú yán
解釋:隨口亂說。指毫無根據、不負責任地瞎說。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壹回:“這裏什麽去處,妳敢信口胡言!”
4、
成語:信口開呵
拼音:xìn xn kǒu kāi hē
解釋:比喻隨口亂說壹氣。同"信口開合"、”信口開喝”。
以上,供參考!
3. 信口雌黃包含什麽成語故事〖成語〗: 信口雌黃
〖拼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解釋〗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出處〗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示例〗如果孫俊英按事實講也沒有什麽,但是她加油添醋,~,憑空捏造,極盡誣蔑挑撥之能事。 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壹章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說話隨便
信口雌黃”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百度詞典):
to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to wag one's tongue too freely; to utter nonsense
“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其意思是有些人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口二字人們容易明白,是隨口說話,但為何與壹個礦物名字——雌黃聯在壹起呢?
雌黃是壹種礦物,其成分為三硫化二砷,檸檬黃色,多為細粒狀、片狀或柱塊狀,也有為腎狀者,多為珍珠光澤。在古時人們寫字時用的是黃紙,如果把字寫錯了,用這種礦物塗壹塗,就可以重寫,所以,成語的源由就出於此。
常常與雌黃***生在壹起的還有壹種礦物叫雄黃,其成分為硫化砷,為桔紅色,多為粒狀、致密塊狀,也有皮殼狀者,晶面反射光線很強,常為金剛光澤,這種礦物的另壹名字叫雞冠石。
原於《晉書·王衍傳》。王衍是東晉人,有名的清談家。他喜歡老莊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玄理。但是往往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於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顏氏家訓》中也有“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之論。這就是這則成語的來源。
4. 成語信口雌黃成語:信口雌黃是怎麽來的信口雌黃的來歷:
晉朝清談家王衍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壹起沒完沒了地閑聊。他最喜歡老子和莊子的玄理,清談時手裏拿著鹿尾拂塵,侃侃而談,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質疑時,他隨口更改,隨心所欲。人們說他是“口中雌黃”。
成語: 信口雌黃
拼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解釋: 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出處: 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舉例造句: 如果孫俊英按事實講也沒有什麽,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黃,憑空捏造,極盡誣蔑挑撥之能事。 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壹章
近義詞: 胡說八道、胡言亂語、信口開河
反義詞: 信而有征、言之鑿鑿、守口如瓶
歇後語: 指到黃牛便是馬
燈謎: 黃口紅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說話隨便
5. 成語信口雌黃晉人王衍,字夷甫,臨沂(今屬山東省)人,是壹個有名的清談家。
起初,他當元城縣令(今河北大名縣附近),每天很少辦公事,擅長閑聊發議論,不過工作上倒也沒有出過什麽岔子。後來,他幾經升官,被任為“太子舍人”、“尚書郎”等高職,還擔任過宰相,清談的興趣也更加高了。
他喜愛老子和莊子的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的玄理。談的時候,手執玉柄麈尾(Zhu用壹種鹿的尾毛制成的拂塵,古時學者講授時多手執麈尾,類似後來的教鞭),輕聲慢語,從容不迫。
當時清談之風正盛,王衍受到壹部分人的欽敬,成為清談家的首領之壹。 其實他那套玄妙空虛的理論,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
聽的人指出錯誤或提出疑問時,他也毫不在乎,往往隨口更改,繼續不慌不忙地談論下去。據《晉書·王衍傳》載,當時有人因此稱他“口中雌黃”。
雌黃即雞冠石,是壹種和雄黃同類的礦物。當時人們寫字多用黃紙(用黃檗染成,據說可防蟲蛀),叫“黃卷”。
寫錯字時,就用雌黃把錯字塗改,因雌黃的顏色同紙色差不多,所以塗改很合適。塗改錯誤的字句,因此就叫“雌黃”。
正衍的隨口更正,因此就叫“口中雌黃”。 “雌黃”後來又有修改和評論別人文章的意思。
宋朝範正敏的《遁齋閑覽》說:“有誤字,以雌黃滅之,為其與紙色相類。故可否人文章,謂之‘雌黃’。”
隋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說:“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 形容隨口亂談、妄發評論,就叫“信口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