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畫餅充饑成語故事概述

畫餅充饑成語故事概述

關於畫餅充饑這個成語的故事總結如下:

三國時期,有個叫魯豫的人。當他年輕的時候,他的父母和兄弟都去世了。魯豫努力工作,養活嫂子和侄子。後來,他做了官。當時的魏明帝對這種互相吹捧的選官方式特別不滿,於是選擇了仲書郎。

魏明帝下令“這個選拔要由陸玉來推薦。選人不要只看名聲。成名就像在地上畫了壹個餅,其實是不能吃的!”後來就演變出了“畫餅充饑”這個成語。

擴展知識:

畫餅充饑,中國成語,意思是畫餅填飽肚子,緩解饑餓。比喻用幻想安慰自己;也比喻沒有利益的虛名。例:“他是個實幹的人,畫餅充饑對他來說無濟於事。”

這個成語出自《三國誌·魏徵·盧毓川傳》:“不要在壹次選舉中做出美名如畫的餅,也不要吐槽。”

畫餅充饑是徒勞和空談的代名詞,反義詞則名副其實。

“畫餅充饑”和另壹個成語“望梅止渴”不僅意思相近,而且字面上也很工整。甚至有壹點巧合:“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曹操,而“畫餅充饑”這句話卻出自曹操的孫子曹睿。

曹睿是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二個國王。他有壹個最親近的大臣叫魯豫。《後漢書·魯豫傳》中記載,有壹次曹睿想找壹個合適的人做“仲書郎”,就讓魯豫推薦,並叮囑他千萬不要推薦虛名的人:“不要以名取人,要餅如畫,不要吐槽!

從曹睿的這句話,就產生了“畫餅充饑”這個成語。唐代李商隱在愛情詩中引用“畫餅”壹詞。

他說:“官銜和畫餅壹樣,臉上缺脂。”宋代蘇軾的《二王書跋》也引用了這句話:“畫餅之地,不壹定同,使癡人得貪。”《通光錄》中也有壹句話:“畫餅不能充饑。”

“畫餅充饑”和“望梅止渴”都是空虛虛幻的,都是用幻想來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