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字打壹成語是“有口難言”
讀音:[yǒu kǒu nán yán]
釋義:雖然有嘴,但話難以說出口。指有話不便說或不敢說。
出處:宋·蘇軾《醉睡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例句
如果這事妳不主持公道,那我就有口難言了。
老婦人低頭不語,壹副有口難言的樣子。
大夫人見諒,晚輩剛才有口難言,情急之下才如此莽撞。
近義詞
難言之隱[nán yán zhī yǐn]:隱藏在內心深處不便說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出處
百辭莫辯[bǎi cí mò biàn]:用任何話語都無法辯白。
出處魯迅《準風月談·後記》:“被責難者處於時勢潮流之下,百辭莫辯,辯則反動更為證實。”
有口難分[yǒu kǒu nán fēn]:有嘴難分辯。形容難分辯清楚。
出處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壹折:“直著我有口難分,進推無門。”
反義詞
無可置辯[wú kě zhì biàn]:沒有什麽可以爭辯的。表示確鑿無疑。
出處清·陳澧《東塾讀書記》卷十六:“太社不立於京都,當安所立。尤無可置辯矣。”
無可置疑[wú kě zhì yí]: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麽可以懷疑的。
出處範文瀾《中國通史》第壹編第五章第二節:“戰國時某些地區已能制鋼,無可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