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雞犬相聞,互不往來的含義及由來。

雞犬相聞,互不往來的含義及由來。

意思是:雞叫狗叫可以聽到,但兩國人民從不交流。

來自:?春秋時期,李俶爾,老子,第80章。

原文:“鄰國相視,雞犬之聲相聞,民不往來,至死方休。”

解讀:兩國如此之近,我們可以看到對方,甚至可以聽到雞犬的啼叫聲,但兩國人民卻從不交流。

每個人都生活在壹個富足、和平、寧靜、快樂和滿足的世界裏。溝通還是不溝通,來往還是不來往,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影響。每個人都活在當下,享受那壹瞬間,聽著窗外雞叫狗叫,頭頂白雲飄飄,四周微風吹拂,生怕有什麽不速之客打破這美好的瞬間。

擴展數據: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

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認為,兩個相鄰的國家可以互相看見,雞犬的犬吠聲在兩國都可以聽到。每個國家都吃自己豐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習俗生活,不發動戰爭,直到自然死亡。老子向往這樣的古樸。

西漢初年,中國第壹次全方位運用道家學說治理國家,產生了中國第壹個盛世――文化景觀之治。《貨殖傳》中道家“枯水”的市場機制,及其相關理論和實踐,主要記載在《淮南子》、《史記》、《漢書》等道教典籍和史書中。

在《史記·貨殖列傳》的第壹篇中,司馬遷描述了“枯水”市場機制的例子:東南西北物產不同,北方有牦牛,西部有畜牧業,東部有漁鹽,南方有木材。那我們該怎麽辦?

司馬遷說:“政府有必要頒布法令限期招人相見嗎?人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有自己的欲望。所以,便宜的東西可以賣高價,貴的東西可以低價買。人各行其是,就像水往下流,沒日沒夜,不請自來的買賣,不請自來的交易。這是符合大道的,也是自然調節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