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宋史·胡宏傳》:“臣下僭逆;有明目張膽顯為負逆者。”
典 故
唐高宗時有壹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後,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後來升為監察禦史。有壹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壹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壹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說:“我是壹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裏有時間考慮個人得失呢?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膽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怎麽可以庸庸碌碌,只顧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瞋目張膽,形容有膽有識,敢作敢為。《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壹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 三國 魏 阮籍 《達莊論》:“昔大 齊 之雄,三 晉 之士,嘗相與瞋目張膽,分別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