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之譽成語

不之譽成語

不虞之譽成語。

壹、簡述

1、不虞之譽,拼音:bù yú zhī yù,虞:料想;譽:稱贊。沒有意料到的贊揚。出自《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偏正式;作賓語;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無功受祿,轉來不虞之譽;勞苦功高,反有求全之毀。”

2、魯迅《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但是,‘不虞之譽’,也和‘不虞之毀’壹樣地無聊。”郭沫若《芍藥與其它·蚯蚓》:“妳們要表彰我們,在我們是不虞之譽。”

二、造句

1、處在卑微的境地時,要保持高貴和驕傲;而在獲得不虞之譽時,要放低姿態謙遜面對;“審判”林肯時,本書認為林肯有“不虞之譽”;面對這種不虞之譽,好在吳菊萍很清醒,她明確表示接受不了;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2、她也因之獲致不虞之譽,又因之招來求全之毀;把壹個原本中性十足的職業,批評得多麽“輕賤”,是“求全之毀”,贊其多麽“高尚”,也是“不虞之譽”;太濃烈便有求全之毀,不虞之譽;無論是“不虞之譽”還是“求全之毀”,都折射出各國對中國變革的期許之深。

3、孟子早說過,做人,肯定“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積毀銷骨,如果因為救人給自己帶來“不虞之譽”,那將會得不償失;不虞之譽不言而信不惡而嚴榮華富貴山中宰相師道尊嚴;魯迅在《三閑集》裏說過,不虞之譽,也和不虞之毀壹樣無聊。

三、成語

1、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

2、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