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姓端木,名慈。他是春秋時期的壹位愛國人士。據說他口才很好。他曾擔任魏國和魯國的大臣,訪問過許多諸侯國。至於“公公”,是古代對老人的統稱。所謂“漢陰公公”,就是“漢陰老人”,因為不知道老人姓什麽。甚至漢陰當時還真沒有這個地方的名字,只是因為那個地方在漢水南岸,所以叫漢陰。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子貢到南方的楚國去玩,回來就要去晉國。經過漢水南岸附近的壹個地方,他看到壹個老人在灌溉田地。他的灌溉方法很落後:先開壹條通往井底的坡道,然後提著水缸壹步壹步走進井裏,取水,再運到地裏澆水。這樣來回走很費力,效率極低。子貢對他說:“老伯,妳為什麽不用打水的工具來灌溉呢?”?比如有壹種叫‘橘皮’,壹天可以灌溉100床,又快又省力。妳不知道嗎?"老人壹聽,很不高興,勉強笑了笑:"誰說我不知道!但是,我不想用那種東西。我幾乎壹輩子都是這樣,但我挺過來了。另外,我已經習慣了。"
因為這個故事,後來人們諷刺了安於卑微、不求上進的落後保守思想,經常引用“捧缸灌溉唯壹”,也叫“捧缸灌溉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