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震耳欲聾
釋義穿破雲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處宋·蘇軾《東坡樂府·〈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
用例壹個小小子走到鮑廷璽身邊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調》。真乃~之聲,引商刻羽之奏。(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膽裂魂飛
釋義裂:破裂。魂:魂靈、神誌。膽也破了,魂也飛了。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用例且說王觀察見防營軍作亂,嚇得個~。(清·張春帆《宦海》第九回)
發指眥裂
近義怒火沖天、怒火中燒
反義和顏悅色、眉開眼笑
釋義發指:頭發直豎;眥裂:眼眶裂開。頭發向上豎,眼瞼全張開。形容非常憤怒。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用例瞧見這部書,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說到激烈之處,不覺~。(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
分茅裂土
釋義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舉行的儀式。後稱分封諸侯。
出處《尚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用例朕自當~,以爵卿等。(明·許仲琳《封社演義》第九十四回)
肝心若裂
釋義比喻極痛心。
出處《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騰用傷悼,肝心若裂。”
裂冠毀冕,拔本塞源
釋義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本:樹根。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領地。後用作臣下推翻國君,奪取王位的代稱。
出處《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壹人?”
用例桂陽負眾,輕問九鼎,~。(《南齊書·高帝記》)
裂石穿雲
釋義震開山石,透過雲霄。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處宋·陸遊《黃鶴樓》:“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雲何處吹。”
裂土分茅
釋義古代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權力。
出處《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孔穎達疏:“王者封五色土以為社,若封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歸國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黃土覆之,其割土與之時。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與之。”
魯莽滅裂
釋義形容行動粗魯莽撞,做事草率,不負責任。
出處《莊子·則陽》:“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
用例惟時文之義理格律乃能入細,凡文之不從時文出者,盡~耳。(嚴復《道學外傳》)
山崩地裂
近義山崩地陷、山塌地崩
反義巋然不動
釋義山嶽倒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
出處《漢書·元帝紀》:“山崩地裂,水泉湧出。”
用例這正是~有人見,捉生替死卻難逢!(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回)
身敗名裂
近義聲名狼藉、臭名遠揚
反義名滿天下、流芳百世
釋義身:身分,地位;敗:毀壞;裂:破損。地位喪失,名譽掃地。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
出處宋·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
用例家裏破產了——我父親因為地權的事打了官司,鬧得~。(楊沫《青春之歌》第壹部第二章)
四分五裂
近義支離破碎、壹盤散沙
反義萬眾壹心
釋義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壹。
出處《戰國策·魏策壹》:“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是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用例故其端起於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禍可至於亡國滅種,~,而不可收拾。(嚴復《論世變之亟》)
天崩地裂
近義天崩地坼、天翻地覆、震天動地
反義鴉雀無聲、萬籟俱寂
釋義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心膽俱裂
近義神不守舍、驚恐萬狀、心驚肉跳
反義鎮定自若、若無其事、悠然自得
釋義俱:都。嚇破了心和膽。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用例此時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將破,似道~,那敢上前?(明·馮夢龍《古今小說》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