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文不武是什麽意思

不文不武是什麽意思

不文不武意思是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成語典故:

出處:唐·韓愈《瀧吏》詩:"不知官在朝,有益國家不?得無虱其間,不文亦不武。"

示例:宋·楊萬裏《燒香七言》:不文不武火力勻,閉閣下簾風不起。

歇後語:孔夫子掛腰刀――不文不武

英語翻譯:versed neither in polite letters nor in military arts; incompetent; incapable(海詞英語)。

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禦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壹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

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舊《廣東通誌》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壹。他提出的“文道合壹”、“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