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幫結派
、拿腔作勢
、指手劃腳
、搶天呼地
、捉襟見肘
拾遺補缺
、持危扶顛
、投筆從戎
、擡頭挺胸
、挑肥揀瘦
、臥虎藏龍
、刻舟求劍
、殺雞敬猴
、東張西望、大搖大擺
、騰雲駕霧
、拔地而起、
迎風招展
拓展內容如下:
成語的拼音、解釋、正反義詞及造句
(1)畫龍點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解釋為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出自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近義詞: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造句:求質量不求數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於畫龍點睛而不是畫蛇添足。
(2)捉襟見肘
→zhuō
jīn
jiàn zhǒu,解釋為拉壹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襟,衣襟;肘,胳膊肘;見,通“現”,呈現、露出。也可比喻成資金、物質條件,以及能力上的匱乏或欠缺。
近義詞:衣不蔽體、衣衫襤褸、百孔千瘡
反義詞:綽有余裕、綽綽有余、完美無缺
造句:所以如果有不幸妳要自己承擔,安慰有時候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得堅強。
(3)拾遺補闕
→shí
yí
bǔ
quē,意思是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采錄遺逸的事跡。
(4)持危扶顛
→chí
wēi
fú
diān,意為扶持危困局面。
近義詞:力挽狂瀾
(5)投筆從戎
→tóu
bǐ
cóng
róng,解釋為指文人從軍。出自:《後漢書·班超傳》[1] :“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近義詞:棄文就武、棄筆從戎
反義詞:解甲歸田
造句:如果我現在是二十幾歲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筆從戎,雪此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