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的成語。

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的成語。

成語:杞人憂天。

拼音:q ǐ ré n y not u ti ā n

說明:齊:周朝諸侯之名,在河南省淇縣。齊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或沒有根據的擔心和憂慮。

來源:《列子·田瑞》:“齊人,憂天下之崩,卒遣之。”

例:~,博擔心眼睛。★李晴如真《鏡花緣》第27回。

同義詞:無事生非,杞人憂天。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沒有根據的憂慮。

英語:fike

德語::grundlose Sorge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壹個盲從多疑的人,總是疑神疑鬼。他擔心天會塌下來,整天提心吊膽,擔心得生病不起。壹個朋友來看他,告訴他,天是氣體做的,不會塌下來。他松了口氣,後來又擔心日月星辰要隕落,地球要沈沒。

(危言聳聽,危言聳聽)

列子田瑞:“齊國有人,憂天下之崩,遣之以死,廢之以眠,廢之以食。”後來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清代邵恒昌《守城紀時事》詩:“連消息未必真,人有所慮。”

鄭《盛世危言》序:“當代巨公歌之愚,慮之不當也。”粵劇《關漢卿》第六場:“好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