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①。
註釋
①損陰以益陽:陰:此指某些細微的、局部的事物。陽,此指事物帶整體意義的、全局性的事物。這是說在軍事謀略上,如果暫時要以某種損失、失利為代價才能最終取勝,指揮者應當機立斷,作出某些局部、或暫時的犧牲,去保全或者爭取全局的、整體性的勝利。這是運用我國古代陰陽學說的陰陽相生相克、相互轉化的道理而制定的軍事謀略。
按語
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解析
兩軍對峙,敵優我劣或勢均力敵的情況是很多的。如果指揮者主觀指導正確,常可變劣勢為優勢。孫臏賽馬的故事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馬總體上不如對方的情況下,使他仍以二比壹獲勝。但是,運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春秋時齊魏桂陵之戰,魏軍左軍最強,中軍次之,右軍最弱。齊將田忌準備按孫臏賽馬之計如法泡制,孫臏卻認為不可。他說,這次作戰不是爭個二勝壹負,而應大量消滅敵人。於是用下軍對敵人最強的左軍,以中軍對勢均力敵的中軍,以力量最強的部隊迅速消滅敵人最弱的右軍。齊軍雖有局部失利,但敵方左軍、中軍已被鉗制住,右軍很快敗退。田忌迅即指揮已方上軍乘勝與中軍合力,力克敵方中軍,得手後,三軍合擊,壹起攻破敵方最強的左軍。這樣,齊軍在全局上形成了優勢,終於取勝。李代桃僵,就是趨利避害,指揮的高明之處,是要會“算帳”。古人雲:“兩利相權從其重,兩害相衡趨其輕。”以少量的損失換取很大的勝利,是劃得來的。
探源
李代桃僵,此語出自《樂府詩集.雞鳴篇》:“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患難壹樣相互幫助,相互友愛。此計用在軍事上,指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賽中的“舍車保帥”的戰術。
戰國後期,越國北部經常受到匈奴蟾襤國及東胡、林胡等部騷擾,邊境不寧。趙王派大將李牧鎮守北部門戶雁門。李牧上任後,日日殺牛宰羊,犒賞將士,只許堅壁自守,不許與敵交鋒。匈奴摸不消底細,也不敢貿然進犯。李牧加緊訓練部隊,養精蓄銳,幾年後,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準備出擊匈奴。他派少數士兵保護邊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見狀,派出小股騎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與敵騎交手,假裝敗退,丟下壹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勝而歸。匈奴單於心想,李牧從來不敢出城征戰,果然是壹個不堪壹擊的膽小之徒。於是親率大軍直逼雁門。李牧已料到驕兵之計已經奏效,於是嚴陣以待,兵分三路,給匈奴單於準備了壹個大口袋。匈奴軍輕敵冒進,被李牧分割幾處,逐個圍殲。單於兵敗,落荒而逃,蟾襤國滅亡。李牧用小小的損失,換得了全局的勝利。
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大奸臣屠岸賈鼓動晉景公滅掉於晉國有功的趙氏家族。屠岸賈率三千人把趙府團團圍住,把趙家全家老小,殺得壹個不留。幸好趙朔之妻莊姬公主已被秘密送進宮中。屠岸賈聞訊必欲趕盡殺絕,要晉景公殺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殺公主。公主已身懷有孕,屠岸賈見景公不殺她,就定下斬草除根之計,準備殺掉嬰兒。公主生下壹男嬰,屠岸賈親自帶人入宮搜查,公主將嬰兒藏在褲內,躲過了搜查。屠岸賈估計嬰兒已偷送出官,立即懸賞緝拿。
趙家忠實門客公孫許臼與程嬰商量救孤之計:如能將壹嬰兒與趙氏孤兒對換,我帶這壹嬰兒逃到首陽山,妳便去告密,讓屠賊搜到那個假趙氏遺孤,方才會停止搜捕,趙氏嫡脈才能保全。程嬰的妻子此時正生壹男嬰,他決定用親子替代趙氏孤兒。他以大義說服妻了忍著悲痛把兒子讓公孫許臼帶走。程嬰依計,向屠岸賈告密。屠岸賈迅速帶兵追到首陽山,在公孫井臼居住的茅屋,搜出—個用錦被包裹的男嬰。於是屠賊摔死了嬰兒。他認為已經斬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韓厥的幫助下,壹個心腹假扮醫生,入宮給公主看病,用藥箱偷偷把嬰兒帶出宮外,程嬰已經聽說自己的兒子被屠賊摔死,強忍悲痛,帶著孤兒逃往外地,過了十五年後,孤兒長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在韓厥的幫助下,兵戈討賊,殺了奸臣屠岸賈,報了大仇。
程嬰見趙氏大仇已報,陳冤已雪,不肯獨享富貴,拔劍自刎,他與公孫許臼合葬壹墓,後人稱“二義冢”。他們的美名千古流傳。
--------------------------------------------------------------------
瓜田李下 ( guā tián lǐ xià )
解 釋 經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出 處 晉·幹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瓜田李下之譏。”
用 法 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示 例 《北史·袁聿翻傳》:“~,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近義詞 瓜李之嫌
瓜田李下,語出古樂府君子行:「君子防禾然,不處嫌疑問,瓜田納履,李下不正冠。」納履,彎下身穿鞋,有盜瓜之嫌。正冠,舉手調整帽子,有偷李之嫌。常用於易生嫌疑是非之處,眾人避之唯恐不及。
附:《君子行》
《樂府解題》曰:「古辭雲『君子防未然』,蓋言遠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辭旨與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壹沐三握發,後世稱聖賢。
《君子行》:此首無作者名,《文選》卷二七作「古辭」,《藝文》卷四壹、《詩紀》卷壹三作「曹植」,又見《曹子建集》卷六,無「嫂叔不親授」四句,註稱「古樂府作古辭,冠字下有四句」雲雲」,恐編者有誤,故附此。2後世:《曹子建集》作「後人」。
〖解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處〗《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成語詞條: 瓜田李下
成語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成語釋疑: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成語出處: 《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成語示例: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沒有什麽可擔心的。
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後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麽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麽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後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瓜田李下,這兩個地方都是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如果妳站在其中,即使未摘食,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壹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現在即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