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豐稔是形容年成好的意思。
擴展資料:
壹、基本解釋:
五谷:稻、泰、稷、麥、的總稱,泛指各種谷物,稔:莊成熟。指年成好,農作物豐收。年代是古代成語。結構是主謂式成語。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語。
二、語法:
五谷豐稔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三、出處:
唐·韋嗣立《論刑法多濫疏》:“風雨以時,則五谷豐稔。”
五谷豐稔的相關成語:
五谷豐登、五谷豐熟、歲稔年豐、豐年稔歲、歲豐年稔、年豐時稔、年豐歲稔、豐豐滿滿豐年玉荒年谷、在谷滿谷、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高岸成谷,深谷為陵、五谷不分、五谷不升、五月果新谷、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多歷年稔、惡稔禍盈、惡稔貫盈、惡稔罪盈
五谷具體指代的谷物:
平常俗稱的“五谷”指五種谷物。“五谷”的說法有兩種: 壹種指稻、泰、稷、麥、菽;另壹種指麻、黍、稷、麥、赦。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無稻。
粟,又叫稷,俗稱谷子,去皮後又叫小米,我國北方人民的主要糧食之壹,常常用來煮粥。
黍,又叫黃米,與小米相似,泰煮熟後有黏性,是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
水稻的種子即是大米,去殼蒸熟後也就是我們常吃的大米飯。水稻是長江流域的主要糧食作物,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壹,早在3900多年前,河姆渡人就已開始大面積種植水稻。
小麥,最早叫作“來”,五谷之壹。春秋時期,石圓磨的發明將小麥從粒食發展到粉食,小麥面粉可以制作成餅、饅頭等食物,因此小麥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廣,成為黃河流域的重要農作物。
在古代,菽指的是大豆,又是豆類的總稱。豆類的品種很多,主要有大豆、綠豆、赤豆、黑豆等,我們常吃的豆腐就是用大豆做成的。
據史料記載,最早種植“五谷”的出現於我國商周時期。商周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社會的繁榮時期,人們所種植的農作物種類增多,並且國家大力支持發展農業,“井田制”實行集體勞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這壹時期還出現了完整的排水溉系統,人們開始使用糞肥、綠肥,以及草木灰。這些條件使得商周時期的農業進壹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