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
後人把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並稱為“二王”。
王羲之出生在壹個書法世家。他的叔叔王毅、王導;堂兄弟王天和王洽都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321-379,或303-361)瑯琊臨猗(今山東)人,後遷居殷珊(今浙江紹興)。他是壹個右軍的將軍,他會看壹看東晉的內部歷史。
七歲時,王羲之跟隨女書法家魏碩學習書法。王羲之十二歲前壹直臨摹舒威。雖然他很好,但他總是感到不滿意。因為經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敬佩之情,決心用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所到之處,他總是跋山涉水,探尋古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在他的書房裏,在院子裏,在大門口,甚至在廁所外面,他都有凳子和筆,有墨水,有紙,有硯臺。每當他想到壹個結構良好的單詞時,他就立即寫在紙上。他練字時,凝眉苦思,甚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從鵝的壹些姿態中領悟書法的道理。壹天清晨,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乘船遊覽紹興的風景。當他們到達鮮水村附近時,他們看到岸邊有壹群白鵝,搖搖晃晃,磨磨蹭蹭。王羲之被這群白鵝迷住了,想把它們買回家。王羲之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鵝賣給他。道士道:“若右軍大人要,請為我寫壹本道家養生書《黃庭經》!王羲之渴望鵝,爽快地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贈白鵝書”的故事。
二十歲時,阿丘·郗鑒派人到王導家挑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子聽說秋家要來提親,都喬裝打扮,希望能被選中。只有王羲之,仿佛什麽也沒聽見,躺在東邊的竹榻上,壹手吃著燒餅,壹手畫著衣服。當人們回來時,他們向Xi·太尉報告他們所看到的。當他知道還有壹個安靜的王羲之倚在東榻上時,不禁拍手稱快,這才是我要的女婿!於是郗鑒把他的女兒Xi君嫁給了王羲之。這個故事就成了“東床”和“靈潭”兩個典故。
他身上出現的成語比那還多。據說有壹次,他把自己的話寫在木板上,交給雕刻師雕刻。那人用刀切開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進木板三分之二深。這就是“開門見山”這個成語的由來。
王羲之壹生最好的書法是《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的作品。
東晉有個習俗。每年農歷3月3日,人們都要去河邊玩耍,以消除不祥。這叫【修復】。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壹些學者,41 * * *,到蘭亭河畔修廟。大家都在壹邊喝酒壹邊寫詩。
詩寫完後,大家把詩收集起來,合成了壹篇《蘭亭集序》,公開推薦王羲之作序。這時,王羲之喝醉了。他趁著酒勁,拿起小胡子筆,在繭紙上揮了揮。這篇序就是後來聞名千古的《蘭亭集序》。這個帖子是草稿,28行324字。描述了當時文人雅士收藏的場景。因為作者當時興高采烈,寫得很得意。據說後來寫不下去了。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最好的行書”。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生前珍藏《蘭亭序》,死後葬於昭陵。剩下的只是別人的翻版。今天人們看到的是壹本《蘭亭序》。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非常豐富。除了《蘭亭集序》之外,還有其他著名的書法作品,如《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橘帖》、《姨媽帖》、《快雪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的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法委婉含蓄,婉約婉約,後人評價為“若浮於雲端,恐被青苔所驚。”王羲之的書法美極了。
王獻之(344-386),東晉書法家,會稽殷珊(今浙江紹興)人。官至刺史,故世稱大令,西河七子。我年輕的時候跟他父親學過書,後來走了張誌的方法。我沒有創新方法,我創造了自己的風格,和我父親壹樣出名,被稱為“二王”。他的書法以精書、書法、草書、隸書為特點,尤以草書見長。他的楷書以羅神府十三行為代表,行書是鴨頭丸鐵。草書代表作《中秋帖》被列為清代“三喜帖”之壹。莫林的樂趣在評論他的書時說:“筆觸蒼勁銳利,姿態使之辛辣,沒有任何灰塵和枷鎖。”
王獻之是魏晉書法家中的壹位巨人。父親王羲之的悉心教導和指導,為他的筆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魏晉後期的大師之壹,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采眾家之長、兼收並蓄的機會,贏得了與王羲之並駕齊驅的藝術地位和威望。
王獻之的墨跡遺存很少保存,數量也遠不如王羲之豐富。因為太宗屈尊獻上,不買他的書,所以王獻之的書在內府“只存在”。宋初書法強調“二王”。宋太宗和趙光義重視書法,購買了古代著名皇帝王的墨寶,命王叔珠抄寫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春華亭帖》。"每個去第二宮的大臣都會得到壹份禮物."壹半的帖子是“二王”的作品。王獻之的書法作品有73件,有20多件被後人考證為贗品或他人所書。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精於王獻之書法,宣和樸樹收藏的王獻之書法增至80余件。但是這些墨書大部分都沒有保存下來,剩下的墨書不超過七本,而且都是復制品。幸運的是,仍有壹些歷代的原版版畫,為我們學習和了解王獻之的書法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東北二王
東北二王是王宗方和王宗瑋兩兄弟。“二王”殺人後逃逸後,我國公安機關組織大規模偵查追蹤,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南方重點省份抓捕“二王”。9月13在江西廣昌縣被發現,當地軍警配合於9月1983將“二王”擊斃。法醫檢查後,他們的胃是空的。
至此,兩人* * *潛行七月有余,跑遍了半個中國,查封的廣告遍布大街小巷。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曾經欺軟怕硬的中國公安人員,因為“二王”而且只有兩個人,在公共場合不準穿制服,而不得不穿便衣,實在是公安界的奇恥大辱。
這件事在中國社會引起了很多討論。比如說,據說王宗瑋在部隊是校槍手,射擊精準的神槍手,槍法比奧運射擊冠軍遼陽王義夫好(王義夫只是固定靶,不是移動靶),心理素質比王義夫好(王義夫在奧運會現場摔倒,是他最大的敵人);“二王”被生活所迫,第壹次犯罪;殺公安,不害百姓;他們樂善好施,替天行道等等。
當然,以上只是傳說,不可能是真的。
王氏兄弟不僅在生活和行動上震撼了當時的人們,在心理上也是如此。王宗瑋和王宗來訪,兩個普通人讓百姓感到生命的威脅近在咫尺,於是流言和猜測滿天飛,兩兄弟神魂顛倒。以下是其中壹個版本:
我弟弟王宗瑋是沈陽軍的壹名驗槍員。什麽是驗槍師?送去給他們驗槍的是兵工廠生產的槍。如果目標不準,說明槍支不合格!可見他的槍法之準。哥哥王宗方也是部隊裏的神槍手。他身材高大,擅長打架。有壹天,王宗芳和團副團長老婆的私情被中校發現,關禁閉折磨。他不禁感到內疚。他和三哥商量,偷了壹把槍要把團副團長斬首。他們兩人拿走了兩支AK步槍、兩支54步槍和壹些手榴彈和彈藥。壹路上有人被殺,有人被偷,武警輪番攔截。在鬧市區,發生了槍戰,兩人無壹幸免地開槍。槍桿子打死了,部隊和群眾損失很大。
兩人在七八個月的時間裏,從沈陽壹路殺向河北,越過北京,越過河南,深入安徽,再潛入江西。神不殺神佛不殺佛,簡直就是壹個黎明。
損失數字五花八門,從180%到300%到12000%,中國人盡可能誇大。後兩種是在江西省的壹個山區發現的。武警解放軍出動上萬人包圍,卻被他們手中的兩支AK壓得喘不過氣來。最終不允許用重武器轟炸12小時,才讓膽大的武警帶著警犬上山把兩人燒焦的屍體拉出來。
這個傳說真的嚇死人了。後來有條件的時候,我看了東北二王的傳記文學和實地紀實,才明白事情並沒有那麽消失。王宗瑋瘦瘦的,在空軍某部隊服役,平時很安靜;王宗拜訪了壹個高高瘦瘦的男人,他曾被勞動改造,事發前剛被釋放。被偷的槍只有三把54和壹些子彈,其他的54都是壹個公安局的兩個人搶的,其他的什麽都沒有。我之所以想逃跑,是因為我二哥剛出獄,還很野。他想偷財產,從壹個貨運站偷些味精。被發現後,他殺死了保安,開始流亡。壹路上,他反抗,打死了20多名警察和群眾,遠沒有傳說中的恐怖。最後圍剿沒有用重武器,全用沖鋒槍解決了。
“二王”被殺後:
北京公安部刑偵局簡易值班室沸騰了!電話旁聚集的局長、主任、值班人員壹起大笑,互相祝賀。他們已經在這個並不寬敞的房間裏指揮工作幾十個小時了,有的紅著眼睛,有的聲音嘶啞。但此時此刻,每個人都變得充滿了活力,疲憊、困倦和饑餓,突然像霧壹樣從他們身上散去,他們變成了無比輕松快樂的人。
公安部領導同誌通過電話向中央領導同誌報告了擊斃“二王”的喜訊。中央領導同誌慎重叮囑:“壹定要認清自己!”。
……
“二王”案的另壹個意義在於,公安部發出了文革以來的第壹張A級通緝令,引發了影響深遠的“1983年嚴打”,間接催生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建立。由此看來,“二王”的意義不可小覷。
所以,不了解二王,談土匪也沒用!
用自己的話總結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