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僧面看佛面
無事不登三寶殿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救人—命,勝造七級浮屠”、“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再生父母”、“道高壹尺,魔高壹丈”、“百尺竿頭,更盡壹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天花亂墜
“拈花微笑”、“頑石點頭”、“唯我獨尊”、“天女散花”
呵佛罵祖”、“騎驢覓驢”、“當頭棒喝”、“甕中捉鱉”、“壹口吸盡西江水”、“磨磚作鏡”、“雪上加霜”
“現身說法”、“曇花壹現”、“不二法門”、“蒸沙作飯”、“ ***
衣缽相傳。、“正法眼藏”、“開山祖師”、“清規戒律”、“大幹世界”、“拈花微笑”、“老僧人定”
2. 四字成語書法有哪些遊雲驚龍,入木三分,顏筋柳骨,矯若驚龍,鸞飄鳳泊,龍蛇飛動,力透紙背,鐵畫銀鉤,行雲流水,筆走龍蛇龍飛鳳舞
1、筆走龍蛇[ bǐ zǒu lóng shé ]
基本解釋: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2、蠶頭燕尾[ cán tóu yàn wěi ]
基本解釋: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3、豐筋多力[ fēng jīn duō lì ]
基本解釋:豐:豐滿,豐實;筋: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多:多余。書法有筋骨,筆力雄健。比喻字體結構堅實而豐滿,筆力強勁有余。
4、矯若驚龍[ jiǎo ruò jīng lóng ]
基本解釋:矯:矯健。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5、力透紙背[ lì tòu zhǐ bèi ]
基本解釋:透:穿過。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6、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
基本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7、鐵畫銀鉤[ tiě huà yín gōu ]
基本解釋:畫:筆畫;鉤:鉤勒。 形容書法剛鍵柔美。
3. 書法四字成語大全筆底龍蛇 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壹回:“聞公博學廣記,筆底龍蛇,真才子也。”
筆走龍蛇 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蠶頭燕尾 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後之俗學,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
沈著痛快 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法書要錄》卷壹引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沈著痛快。”
沈著痛快 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其大概有二,曰優遊不迫,曰沈著痛快。”
豐筋多力 豐:豐滿,豐實;筋: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多:多余。書法有筋骨,筆力雄健。比喻字體結構堅實而豐滿,筆力強勁有余。
出處:宋·無名氏《宣和書譜》:“三國之初,字學缺然不講,繇於是為壹家法,而議者謂其豐筋多力,有雲遊雨驟之勢。”
鳳泊鸞漂 飄、泊:隨流飄蕩。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後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
出處:唐·韓愈《峋嶁山》詩:“科鬥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拏虎螭。”
鳳舞龍飛 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只這書法也寫得這等鳳舞龍飛,真令人拜服。”
鳳翥鸞回 翥:高飛。比喻書法筆勢飛動舒展。
出處:晉·陸機《浮雲賦》:“鸞翔鳳翥,鴻驚鶴飛,鯨鯢溯波,鮫鱷沖道。”
古肥今瘠 比喻書法的不同風格。
出處:唐·張遠彥《書法要錄》卷二:“無常謂之古肥,子敬謂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頗反。”
鶴膝蜂腰 ①這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②書法中的兩種病筆。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
胡肥鍾瘦 胡:三國時的胡昭;鍾:三國時的鍾繇。胡昭的字體肥,鍾繇的字體瘦。形容書法各擅其美。
出處: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三國魏劉德升字君嗣,以造行書擅名,胡昭、鍾繇並師其法,而胡書體肥,鍾書體瘦,亦各有君嗣之美。”
畫沙印泥 書法家比喻用筆的方法。
出處:唐·褚遂良《論書》:“用筆當如錐畫沙,如沙印泥。”
畫蚓塗鴉 形容書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謙詞。
出處:明·宋濂《贈會稽韓伯時序》:“顧余不敏,操無用之學,徒以空文出應時須,畫蚓塗鴉,日不暇給。”
4. 四字成語適合書法作品源遠流長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釋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出處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褒義。多用於歷史事物的來歷、由來等。壹般作為謂語、定語。
正音長;不能讀作“zhǎnɡ”。
辨形源;不能寫作“原”。
近義詞源源不絕、源源不斷、源源而來
反義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例句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可謂~。
5. 書法4字成語大全高峰墜石、風姿多變、正中寓欹、有力雄勁、差錯有致、清雅秀媚、雷霆萬鈞、剛柔拙巧、類流而暢、龍威虎震、轉意叠出、飄逸清秀、端莊淡雅、雄渾豪放、運筆簡潔、綿裏裹鐵、圓轉流暢、自然天成、細膩豐富、倚側秀逸、秀麗疏朗、天然真趣、厚重健實、樸拙雄渾、險峻之勢、筆力險勁、遒勁有力、博采眾長、雋永俊秀、率真拙樸、雄強偉狀、渾厚有力、龍飛鳳舞、氣韻生動、功力深厚、靈動流逸、矯若驚龍、氣勢磅礴、渾然天成、華美自然、千裏陣雲、自成天趣、賞心悅目、大氣磅礴、雍容大度、風格秀媚、峻宕雄偉、神氣暢然、簡淡秀潤、蒼勁有力、清新率真、結構緊密、挺拔剛勁、傳世佳作、自然舒展、雄渾蒼勁、行雲流水、運筆秀巧、氣韻流暢、瀟灑俊逸、平和暢達、鐵畫銀鉤、栩栩如生、圓渾流暢、簡遠平和、揮灑自如、筋骨俱備、緊中見放、筆力勁挺、收放有度、靈動秀氣、酣暢瀟灑、遒媚勁健、結體秀美、獨具個性、緊密險峻、俊逸高雅、入木三分茂密豐滿、豐厚雍容、靈動瀟灑、筆走龍蛇、柔中帶剛、剛健質樸、力透紙背、凝重樸拙、圓轉回環、剛勁有力、酣暢淋漓、瀟灑奔放、流暢蘊藉、剛勁挺拔,險峻疏朗、剛柔結合、外師造化。
6. 有關書法的四字成語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 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也代指揮毫寫字。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典《黃庭經》,晉人有《黃庭經》小楷書帖。舊時評論書法有
“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後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
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
劍拔弩張:劍從鞘裏 *** 了,弓也張開了。形容形勢緊張,壹觸即發。後也比喻書法雄健,有氣勢。
舉例發凡:左丘明為《春秋》作傳,把《春秋》書法歸納為若幹類例,加以概括的說明。後因稱分類舉例以說明壹書的體例為“舉例發凡”。參“發凡起例”。 力透紙背:原指書法遒勁有力,現也用來形容詩文生動,深刻有力。
龍飛鳳舞:如龍飛騰,似鳳飛舞。原形容氣勢奔放雄壯。現多形容書法筆勢活潑,形容靈活熟練地書寫,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龍鳳造型藝術。
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的勁健生動。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鸞飄鳳泊:鸞:傳說中鳳凰壹類的鳥。原來形容書法瀟灑,毫無拘束。也比喻進修生夫妻離散。
鸞翔鳳翥:翥:高高地飛起。比喻書法筆勢飛動的姿態。
美女簪花:形容書法或詩文風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相傳晉?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深),現多形容分析、描寫、議論的深刻有力。
鐵畫銀鉤:畫:筆畫;鉤:鉤勒。形容書法又剛勁又漂亮。
7. 關於佛的的四字成語八萬四千 本為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字,後用以形容極多。
出處:《法華經·寶塔品》:“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 百丈竿頭 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辯才無礙 礙:滯礙。
本是佛教用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出處:《華嚴經》“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
辯才無閡 佛教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後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出處:《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顯證壹乘,宣揚三慧,辯才無閡,遊戲神通。” 超塵拔俗 塵、俗:指塵世、人間;拔:超出。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標註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超塵出俗 塵、俗:指塵世、人間;出:超出。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標註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超度眾生 佛教用語。
用念經來使死人脫離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出處: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場圓滿,正要回來,女眾們都勸我道:‘千難萬難出來壹次,夜間鐘法上放焰口超度眾生,極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因此在寺裏念了這壹夜佛。卻有甚事談論?” 超世拔俗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
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同“超塵出俗”。
晨鐘暮鼓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晚上敲鐘。
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出處:唐·李鹹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
成佛作祖 佛教語。指修成佛道,成為祖師。
比喻獲得傑出成就。 出處:《白雪遺音·馬頭調·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麽?陳妙常也曾還俗過。”
慈悲為本 慈悲:慈善和憐憫。原佛教語,以惻隱憐憫之心為根本。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論》:“今則慈悲為本,常樂為宗,施舍惟機,低舉成敬。”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
比喻這裏面的奧妙之處。 出處: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
大千世界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後指廣大無邊的人世。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九:“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雲:‘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裏許。
’” 當頭棒喝 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壹擊或大喝壹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黃檗運禪師法嗣·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
刀山劍樹 佛教所說的地獄之刑。形容極殘酷的刑罰。
出處:《太平廣記》卷三八二《裴則子》引《冥報拾遺》:“至第三重門,入見鑊湯及刀山劍樹。” 頂禮膜拜 頂禮:佛教拜佛時的最敬禮,人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受禮人的腳;膜拜:佛教徒的另壹種敬禮,兩手加額,跪下叩頭。
虔誠地跪拜。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誌》第壹百十四回:“又添壹個青年女子,頂禮膜拜,行狀舉止,仿佛慧娘。”
遁入空門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壹切皆空的。指出家。
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出處:姚雪垠《李誌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見升平,他自己決不留戀寶貴,功成身退,遁入空門做壹個與世無爭的人。”
法海無邊 佛教中比喻佛法廣大如大海,無邊無際。 法力無邊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後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
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
出處: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三折:“小聖我法力無邊,通天達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返本還原 本、原:根本,原貌。
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態;或指貶謫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處:元·劉誌淵《江神誌令》:“返本還原真體現,魂魄聚,凈無陰。” 返本還源 本、原:根本,原貌。
返回原來的地方。佛教說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過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狀態;或指貶謫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寶峰文禪師法嗣》:“壹年將欲盡,萬裏未歸人,大眾總是他鄉之客,還有返本還源者麽?” 返觀內視 原為佛教語。指用佛性對照檢查。
後亦指自我反省。 出處:清·蒲松齡《〈王如水問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觀內視,而九幽十八獄,人人分明見之矣。”
返觀內照 原為佛教語。指用佛性對照檢查。
後亦指自我反省。 出處: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十五》:“於此不得其解,而見彼之捐棄物欲,返觀內照,近於 返視內照 原為佛教語。
指用佛性對照檢查。後亦指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