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唐·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也。”
意思:無須攻擊,自己就會破滅。形容論點站不住腳,經不起反駁或攻擊。
攻城略地gōng chéng lüè dì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意思:略:掠奪。攻打城市,掠奪土地。
攻城野戰gōng chéng yě zhàn
出處:《墨子·節用上》:“攻城野地死者,不可勝數。”
意思: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戰。
攻苦食淡gōng kǔ shí dàn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呂後與陛下攻苦食啖(淡)。”
意思:攻:做;若:艱苦;淡:清淡。做艱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勵。
攻其不備gōng qí bù bèi
出處:《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意思: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攻其無備gōng qí wú bèi
出處:《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意思:其:代詞,指敵人。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攻其壹點,不及其余gōng qí yī diǎn,bù jí qí yú
出處:
意思:對於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壹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攻守同盟gōng shǒu tóng méng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八回:“可惜後來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與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條約,我恐朝鮮將來有事,中、日兩國,必然難免爭端吧。”
意思: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戰時彼此聯合進攻或防衛。現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壹致行動。
攻無不克gōng wú bù kè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意思:克:攻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攻無不取,戰無不勝gōng wú bù qǔ,zhàn wú bù shèng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意思: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攻心為上gōng xīn wèi shàng
出處:《三國誌·蜀誌·馬謖傳》:“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裴松之註引《襄陽記》:“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意思:從思想上瓦解敵人的鬥誌為上策。
兼弱攻昧jiān ruò gōng mèi
出處:《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取亂侮亡。”
意思:兼並弱國,討伐昏聵糊塗的君主。
掠地攻城lüè dì gōng chéng
出處:明·無名氏《精忠記·應詔》:“勤王報國應無憚,掠地攻城也畏難。”
意思:奪取地盤,攻戰城池。形容向敵方進攻。
鳴鼓而攻之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出處:《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意思: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
內外夾攻nèi wài jiā gōng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壹折:“那其間內外夾攻,方能取勝。”
意思:從裏、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驅羊攻虎qū yáng gōng hǔ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
意思:驅:趕。驅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覆滅。
群起而攻之qún qǐ ér gōng zhī
出處:《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意思:大家都起來攻擊它,反對它。
十圍五攻shí wén wǔ gōng
出處:《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意思: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它,超過五倍就可以攻擊它。
他山攻錯tā shān gōng cuò
出處:《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意思:比喻拿別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以毒攻毒yǐ dú gōng dú
出處: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
意思:攻:治。中醫用語,指用含有毒性的藥物治療毒瘡等惡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來反對不良事物,或利用惡人來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