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近義詞天公地道、光明正大、公正無私、公事公辦
反義詞自私自利、假公濟私、徇私舞弊
構詞方式聯合式
典故晉平公在位時,問大夫祁黃羊,誰擔任南陽縣縣令合適?祁黃羊舉薦自己的仇人解狐。解狐任職後,為民眾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受到南陽民眾的熱烈擁護。又有壹回,朝廷需要增加壹位軍中尉,祁黃羊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結果,祁午不負所望,幹得也非常出色。孔子聽了這兩件事,感慨道:“太好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外不排斥仇人,對內又不回避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出題點近義詞、反義詞、語法關系
2. 克勤克儉
釋義克是能、能夠。指既能勤勞地治國,又能節儉地持家。後泛指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近義詞艱苦樸素、節衣縮食
反義詞揮霍無度、好逸惡勞
構詞方式聯合式
典故古時候,我國黃河流域壹帶,洪水經常泛濫成災。舜帝時,把治理水患的任務交給了禹。當時禹剛結婚四天,但他毅然告別了新婚的妻子,踏上了治理水患的征途。在長達十三年的艱苦歲月中,大禹曾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都沒進去看壹下。大禹治水成功後,舜見他是壹個有德有才的人,便要把自己的職位讓給禹,他對禹說:“大禹啊,妳是壹個賢能的人,既能勤勞地治國,又能節儉地持家,是能夠擔當得起這個職位的”。
出題點近義詞、反義詞、語法關系
3.程門立雪
釋義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近義詞尊師重道、尊師重教
反義詞班門弄斧
構詞方式偏正式
典故進士楊時,想拜程頤為師,但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楊時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壹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站在面前,吃了壹驚。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壹尺多厚了,而楊時沒有壹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出題點近義詞、反義詞、人物關系
4.孔融讓梨
釋義孔融讓梨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懂得禮讓。
近義詞讓棗推梨
反義詞寸土必爭、妳爭我奪
構詞方式主謂式
典故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壹日,父親買了壹些梨子,特地揀了壹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壹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妳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壹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出題點語義關系、人物關系
5.緹縈救父
釋義緹縈救父的典故體現的是孝。
近義詞臥冰求鯉
反義詞六親不認
構詞方式主謂式
典故漢文帝的四年中,有人上書告發淳於意。淳於意的小女兒緹縈為救父親,上書說:“我的父親做官吏,齊地的人都說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應當獲罪受刑。我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復生感到悲痛,而受過刑的人不能再長出新的肢體,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辦法了。我願意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來贖父親的罪過,讓(他)能改過自新。”皇上聽到後為她的意願感到悲傷,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她的毅力和勇氣,不但使父親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漢文帝深受感動。因而廢除這種殘酷的肉刑。
出題點語義關系、人物關系
6.季劄還願
釋義季劄還願告訴我們要遵守諾言,體現誠信。
近義詞言而有信、壹諾千金
反義詞言而無信、自食其言
構詞方式主謂式
典故王子季紮在父王去世後主動把王位讓給了大哥,並出使各國。在徐國與國王徐公結下友誼,季紮見徐公深愛自己的寶劍,心中默許出使回國時將劍贈與徐公。但季紮回來時,徐公竟已經去世了。季紮來到徐公安葬處,將寶劍擺放墓前。
出題點語義關系、人物關系
? 第二部分 典型例題
例題1(2018廣州)大步流星∶寸步難行 與( ) 在內在邏輯上關系最為相似。
A.大公無私∶公而忘私
B.大刀闊斧∶雷厲風行
C.動蕩不安∶放蕩不羈
D.江河日下∶蒸蒸日上
答案D
解析 第壹步,確定題幹邏輯關系。
題幹中“大步流星”指的是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寸步難行”指的是連壹步都難以進行,形容走路困難,二者屬於反義詞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大公無私”指的是辦事公正,沒有私心;“公而忘私”指的是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不去講究個人恩怨,二者為近義詞關系,排除。
B項,“大刀闊斧”指的是像使大刀、用闊斧那樣,形容辦事果斷而有魄力;“雷厲風行”指的是像雷那樣猛烈,像風那樣迅疾,亦指果斷、幹凈利索,二者為近義詞關系,排除。
C項,“動蕩不安”指的是局勢不穩定,不平靜;“放蕩不羈”指的是不受傳統約束,敢於打破傳統,向往自由生活,二者不屬於反義詞關系,排除。
D項,“江河日下”指的是江河的水壹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壹天天地壞下去;“蒸蒸日上”指的是壹天天地向上發展,形容發展速度快,二者屬於反義詞關系,與題幹邏輯關系壹致。
因此,選擇D選項。
例題2(2018江西)緹縈救父∶孝
A.孔融讓梨∶義
B.季劄還願∶智
C.毛遂自薦∶禮
D.尾生抱柱∶信
答案D
解析 第壹步,確定題幹邏輯關系。
緹縈救父的典故體現的是孝。
第二步,分析選項。
A項,孔融讓梨的典故對應的是禮,不符合;
B項,季劄還願是講要遵守諾言,體現誠信,不符合;
C項,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自動請求跟著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壹上午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見於《史記·平原君列傳》)。後來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對應的不是禮,不符合;
D項,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跖》。後用以比喻堅守信約,與信字對應,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
例題3(2013浙江)程門立雪∶尊師敬道
A.草木皆兵∶泰然自若
B.按圖索驥∶事半功倍
C.撲朔迷離∶錯綜復雜
D.葉公好龍∶情有獨鐘
答案C
解析 第壹步,確定題幹邏輯關系。
“程門立雪”與“尊師敬道”都指尊重師長,二者屬於近義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草木皆兵”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泰然自若”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沈著鎮定,不慌不亂。兩詞為反義關系,排除。
B項,“按圖索驥”意為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與“事半功倍”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
C項,“撲朔迷離”與“錯綜復雜”都指情況復雜,難以辨別清楚,二者屬於近義關系,與題幹邏輯關系壹致,符合。
D項,“葉公好龍”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指口是心非,並非真正愛好,與“情有獨鐘”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裏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裏。葉公壹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
成語在類比推理當中常從詞意、結構等方面來考查,在對成語進行記憶的時候應著重掌握這幾個方面,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掃清成語盲點,華圖在線判斷組將為大家以成語系列的形式詳細闡述有關考點,這樣可以讓大家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記憶考點,爭取幫大家取得壹個好成績,我們壹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