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科打諢、撒癡撒嬌、撒嬌撒癡、撤根到底、撒豆成兵。
撒科打諢:sā kē dǎ hùn;
成語解釋:穿插在戲曲表演中,使觀眾發笑的動作與道白。亦泛指引人發笑的言語、動作。
典故出處: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壹折:“隨妳自去的打斛鬥、學踢弄、舞地鬼、喬扮神、撒科打諢、亂作胡為。”
近義詞:插科打諢、打諢插科;
撒癡撒嬌:sā chī sā jiāo;
成語解釋:形容仗著受人寵愛,故意做作。同“撒嬌撒癡”。
典故出處:茅盾《參孫的復仇》:“覺得自己太沒臉,也覺得人家對他只有虛情假意,所以撒癡撒嬌,定要問個明白。”
撒嬌撒癡:sā jiāo mài qiào;
成語解釋:撒:盡量施展。盡量施展嬌態,賣弄俏麗。
典故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回:“穿了極華麗的衣裳,打扮得嬌滴滴的,在那公子王孫面前撒嬌賣俏。”
近義詞:撒嬌賣乖;
撤根到底:chè gēn dào dǐ ;
解釋:挖根揭底。
撒豆成兵: sǎ dòu chéng bīng ;
釋義:撒放豆子,變成軍隊。傳說中謂散布豆類即能變成軍隊的壹種魔法。舊小說戲曲中所說的壹種法術。
出 處:元·無名氏·《十樣錦》第二折:“變晝為夜,撒豆成兵,揮劍成河,呼風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