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壹個女孩挑著柴火過岸四字成語

壹個女孩挑著柴火過岸四字成語

1. 有壹個房子旁邊有壹個柴火的影子另外有壹個箭頭指著壹堆柴火猜四字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釋義]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消除災害;結果不但沒有消除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也作“負(背)薪救火”。

[語出]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負薪救火也。”

[正音] 薪;不能讀作“chái”。

[辨形] 薪;不能寫作“新”。

[近義] 火上澆油 飲鴆止渴

[反義] 雪中送炭 根除禍患

[用法] 用於沒能阻止;反而擴大了災禍。常用來比喻人惹了禍事;自討苦吃。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①上個月他因曠課;考試沒有及格;妳不幫他補課;還約他跳舞;這不是~嗎?

②他們倆吵架;妳不勸;反而也加進去;妳簡直是~?

[英譯] adopt a wrong method to save a situation and end up by making it worse

[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秦國向魏國接連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魏國無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軍占領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國又壹次向魏國出兵,勢頭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們召來,愁眉苦臉地問大家有沒有使秦國退兵的辦法。大臣們由於經過多年的戰亂,提起打仗就嚇得哆嗦,誰也不敢談“抵抗”二字。在這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多數大臣都勸魏王,用黃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為代價,向秦王求和。

謀士蘇代聽了這些話,很不以為然,忙上前對魏王說:“大王,他們是因為自己膽小怕死,才讓您去賣國求和,根本不為國家著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雖然暫時滿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國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只要魏國的土地沒割完,秦軍就不會停止進攻我們。”

說到這裏,蘇代講了壹個故事:從前有壹個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別人勸他快用水去澆滅大火,但他不聽,偏抱起壹捆柴草去救火,是因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滅火反而能助長火勢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著魏國土地去求和,不就等於抱著柴草救火嗎?”

盡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魏王只顧眼前的太平,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

2. 第壹個字是柴的成語四字成語(好聽壹點)的

柴毀骨立 形容因居父母喪過度哀痛,身體受到摧殘,消瘦憔悴的樣子。

柴米夫妻 為柴米的需要而結合的夫妻。指物質生活條件低微的貧賤夫妻。

柴毀滅性 柴毀:因極度哀痛而骨瘦如柴。舊指因居父母喪過度悲痛而身體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柴立不阿 猶言剛直不阿。

柴米油鹽 泛指壹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

柴天改物 指改朝換代。改物,改變前朝的文物制度。

柴天改玉 指改朝換代。柴天,燒柴祭天;改玉,改換佩玉。

3. 瘋狂猜成語女孩包著柴走向火

抱薪救火bào xī百n jiù huǒ[釋義] 薪:柴草。

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消除災害;結果不但沒有消除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

也作“負(背)薪救火”度。[語出]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負薪救火也。”

[正音] 薪;不能讀作“chái”。內[辨形] 薪;不能寫作“新”。

[近義] 火上澆油 飲鴆止渴[反義] 雪中送炭 根除禍患[用法] 用於沒能阻止;反而擴大了災禍。常用來比喻人惹了禍事;自討苦吃。

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結構] 連動式。

[例句] ①上個月他因曠課;考試沒有及格;妳不幫他容補課;還約他跳舞;這不是~嗎? ②他們倆吵架;妳不勸;反而也加進去;妳簡直是~?。

4. 求壹成語名稱四字成語,大意為:壹個人家的柴火堆在那然後別人提醒

成語曲突徙薪 拼音qū tū xǐ xīn解釋曲:彎;突:煙囪;徙:遷移;薪:柴草.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竈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出處《漢書·霍光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裏***救之,幸而得息.”示例~廣恩澤,願亟靖海安天驕.◎清·黃遵憲《福州大水行同張樵野丈龔藹人丈作》近義詞防患未然反義詞臨渴掘井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事先預防。

5. “抱者柴火救火”的四字成語是什麽

抱薪救火

戰國末期,秦國向魏國接連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魏國無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軍占領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國又壹次向魏國出兵,勢頭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們召來,愁眉苦臉地問大家有沒有使秦國退兵的辦法。大臣們由於經過多年的戰亂,提起打仗就嚇得哆嗦,誰也不敢談“抵抗”二字。在這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多數大臣都勸魏王,用黃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為代價,向秦王求和。

謀士蘇代聽了這些話,很不以為然,忙上前對魏王說:“大王,他們是因為自己膽小怕死,才讓您去賣國求和,根本不為國家著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雖然暫時滿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國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只要魏國的土地沒割完,秦軍就不會停止進攻我們。”

說到這裏,蘇代講了壹個故事:從前有壹個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別人勸他快用水去澆滅大火,但他不聽,偏抱起壹捆柴草去救火,是因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滅火反而能助長火勢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著魏國土地去求和,不就等於抱著柴草救火嗎?”

盡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魏王只顧眼前的太平,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