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楚國有壹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壹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使盒子會發出壹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裏面。
有壹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壹個,打開盒子,把裏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買櫝還珠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裏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比喻目光短淺之人.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擴展資料:
原文: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翻譯:有壹個在鄭國賣珠寶的楚國人。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壹只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連結,用翡翠裝飾,用翠鳥的羽毛連綴。
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裏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
啟示: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重於內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讓自己沒賣出珍珠.告訴我們凡事要從實際出發.
韓非子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
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