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動不動 [ yī dòng bù dòng ]
解釋形容毫不移動。
出自瞿秋白 《那個城》:“那些樹影--沈沈的垂枝,壹動不動覆著默然不語的大地。”
二、壹竅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釋:竅:洞,指心竅。沒有壹竅是貫通的。比喻壹點兒也不懂。
出自:茅盾《子夜》六:雖然他是壹竅不通的渾蟲,可是雙橋鎮上並無“鎮長”之流的官兒,他也還明白。
三、壹成不變 [ yī chéng bù biàn ]
解釋:成:制定,形成。壹經形成,不再改變。
出自:西漢.戴聖《禮記·王制》:“壹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翻譯壹經形成,不再改變,所以君子盡心盡力。
四、壹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解釋:蹶:栽跟頭;振:振作。壹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受壹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出自:梁斌《紅旗譜》四十二:可惜,到了這二十世紀的中葉,說什麽也壹蹶不振了。
五、壹塵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釋: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幹凈。
出自: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壹塵不著佛身。”
翻譯:如果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地不落腳,隨著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非常清潔、幹凈不沾染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