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的宅字組詞有深宅大院、陰宅、宅基、宅門、宅院、民宅、浮家泛宅、坤宅等。
1、深宅大院,漢語成語,拼音:shēn zhái dà yuàn,釋義:房屋多廁而有圍墻的院子,舊時多指富貴人家,出自元·關漢卿《救風塵》。
2、陰宅,風水學名稱,就是安葬祖先靈柩的地方(與墳墓有所區別)是祖先得以長眠安息的地方,故稱之為陰宅。陽宅要看風水,陰宅也要講究風水。古人認為將祖先安葬在絕佳的風水福地,必能帶給子孫後代吉祥如意,反之,如果風水不好,後人輕則諸事不順,重則噩運不絕。
3、宅基,是漢語詞語,拼音zhái jī,意思是住宅的基址;宅地。
4、宅門,漢語詞匯。拼音:zhái mén,意思是宅院的大門。借指住在深宅大院的人家。
5、宅院,帶院落的房子,亦泛指住宅,但壹般指面積較大的大戶人家的住宅。
6、民宅,讀音是mín zhái。意思是民房。《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宜之灋,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
7、浮家泛宅,漢語成語,拼音是fú jiā fàn zhái,意思是形容以船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出自《新唐書·張誌和傳》。
8、坤宅,漢語詞語,讀音kūn zhái,舊時婚禮,稱女家為坤宅。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
文字源流:
形聲字。甲骨文由“宀”“乇”兩部分構成。“宀(mián)”的古字形像房屋的側視形,示為房屋;“乇(zhè)”,《說文解字》解釋為草葉,在此作聲符,註明音讀。學者或謂宅,從乇,示寄托之義,會人所托居第住處之義。
此謂“宅”字所從乇聲,乃“托”之假借,可備壹說。甲骨文“宅”字聲符“乇”的上部本來不是彎曲的,周代金文為了字形美觀就把上部變成彎曲的。篆文“宅”字就是由這種寫法演變成的。
春秋戰國文字或承自甲骨文,或從“廣(yǎn)”,用“廣(yǎn)”作意符的字多與房屋有關。隸書則把篆文“乇”的上部變成壹撇,這樣“乇”就是三筆了。《說文》古文加上了壹個表示意義的偏旁“土”。古文其形旁由“宀”變為“廣”。現代這兩種寫法都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