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格物致知(拼音:géwù-zhìzhī)是壹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西漢·戴聖《禮記·大學》。該成語指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結構為連動式;在句中作謂語。
成語出處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後人由“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引申出成語“格物致知”。
成語寓意
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幹事創業,首先要把面對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了然於心,研究其中規律,運用科學方法加以解決,這就是格物致知之舉。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格物致知精神指的是壹種實踐精神,意思和西方人所強調的“科學精神”類似。該成語說明的是:無論做學問還是搞科研,只有深入實踐、認真研究客觀事物,才是尋求真理的唯壹途徑。格物致知,就是在躬行踐履中研究真理。
學貴力行,行貴體悟,行而致知,知而促行,循序漸進,方能誠意正心,培育修齊治平品格,造就經世致用人才。
成語運用
該成語結構為連動式;在句中作謂語;指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宋)朱熹著;(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壹四:“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誠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