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成語“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囫圇吞棗,讀音:[hú lún tūn zǎo ]
造句:
1、不懂得問題壹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2、學習不能囫圇吞棗,而是要精益求精。
“囫圇吞棗”壹詞出自出自元,白珽《湛淵靜語》上的壹個笑話:
有個客人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對 脾卻有損傷;吃棗子對脾有益處,對牙齒 卻有損害。"
有壹個傻瓜年輕人聽了這話,思考了很久 ,說:"我想到壹個好辦法:吃梨子的時 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了; 吃棗子的時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損傷 我的牙齒了。"
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妳真是囫圇吞 棗呀!"
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俯後仰
近義詞:鶻侖吞棗、走馬觀花、生搬硬套、壹知半解、生吞活剝、不求甚解
反義詞:舉壹反三、融會貫通、貫通融會、含英咀華、細嚼慢咽、窮原竟委、尋根究底、咬文嚼字
參考資料
在線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