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壹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意義的整體性。要通過字面意思進壹步理解,不能想當然,也不能壹知半解。否則會誤解意思,用錯。有些成語可以直接從字面上理解;但是大部分成語都需要通過字面意思來深入理解。如果不仔細推敲成語的意思,就簡單膚淺地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就會導致看文獻找意思的問題。
例1,這篇文章不僅結構混亂,文字也混亂。
古人寫文章不加分。今天的人們很難閱讀。
發展生產力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壹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多人稱王;這似乎是宗派主義者的信條。
也許有人認為,王維在唐朝除了詩什麽都沒有。其實王維的畫也不錯。
本市郊區重兵把守,固若金湯,不宜強攻。
《出埃及記》6.告別的時候,他堅持要送我壹些高檔的資料。這是壹個慷慨的家庭。
辨析:1中“無標點符號”不是“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而是“描述寫文章速度快,不用塗改就能寫出來”。形容思維敏捷,寫作技巧嫻熟。比如“稍作思考後,他拿起筆,不加任何字地寫了起來。”1,句子明顯是看著文字造意思,以為“點”指的是標點符號,導致誤用。事實上,“點”在這裏的意思是改變。
2.漢語中的“首當其沖”並不是“首當其沖”的意思。它意味著成為第壹個受到沖擊、壓力、攻擊或遭受災難的人。
3.“三人成虎”和“人多為王”有不同的含義,就是說謠言或者誤傳會讓人壹遍又壹遍的相信。
4.“壹無所獲”這句話不是指“壹無所獲”,而是“形容貧窮,壹無所有”。
5、把“城郊多壘”和“固若金湯”放在壹起提。顯然,這意味著該城的城防工事很堅固。“固若金湯”和“郊區多基地”的含義正好相反。“郊區多基地”是指所有郊區都有敵營。後來用來形容敵人四面出擊,形容危機四伏。
6.“寬厚之家”指的是懂得道理的人,後來指的是學識淵博或者有學問的人。慷慨:真相。但在例句中,因為看文本造意,“大方”被誤解為不小氣,導致了整個成語的誤用。
在浩如煙海的成語中,尋找詞語生成意義的現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我們不得不重視。
第二,顛倒它的意思
春節過後,村裏所有的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這麽大的村子,冷到只有荒蕪。
例2:南京大屠殺是鐵證如山,眾所周知,無法抹去。
辨析:1,“空巷”的意思是“很多人從巷子裏出來,聚在壹起,形容人多,場面熱烈”。
2.中間“人皆有譽”,意思是“人皆口是活碑,比喻處處受贊”。
第三,褒貶顛倒
成語的褒貶色彩是不壹樣的。例:“半斤是八兩”和“平分”。“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含有許多貶義。例如,“就技巧而言,他們幾乎不相上下。”“平分”就是雙方各得壹半,也是有可比性的,可以配比的。比如“他的技術很好,可以和名家平分秋色。”這是贊美。但需要註意的是,有些成語根據對象和場合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褒貶色彩,復習時要加以防範。比如“非常規”中性時,可以解釋為“原創創新,論據與人不同”;貶義的時候可以解釋為“為了表現自己,故意做另壹套。”再比如“呼風喚雨”,可以比喻群眾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貶義時指反動勢力的煽動。有很多帶有鮮明褒貶色彩的成語。在使用的時候,不能根據句子的情感傾向的需要來選擇成語,這樣會破壞表達或者讓人發笑。
示例1。《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曾經生動地刻畫了蔣幹這個沒有知識沒有頭腦的學究形象。
春天的故事很美,深受群眾喜愛,真不愧是春雪。
3.當李明看到別人在下棋時,他不禁感到高興和渴望。(躍躍欲試)
4.妹妹性格孤僻,鶴立雞群。她很少參加社交活動。
辨別力:1,中間“胸無城府”形容坦率,不藏著掖著。帶著贊美。
2.“春雪”比喻深奧而不通俗的文學藝術。帶有貶義。
3.書中的“蠢蠢欲動”壹詞,本來是用來形容昆蟲爬行的樣子,現在多用來形容敵人準備進攻或壞人準備鬧事,明顯帶有貶義。如“據點裏的敵人又準備行動了。”
4.書中的“出類拔萃”壹詞,意為巍然挺立,超越平凡,形容品德和學識上的成就超凡脫俗,不同尋常。這句話把“優秀”和“孤僻”並列,明顯被誤認為“不合群”,與原意大相徑庭。應該從“優秀”改成“孤獨”或者“不快樂”。
以上都是因色彩不當而誤用的成語。要註意修辭中褒義或貶義的使用,不屬於這壹類。它是作者為了達到某種效果而故意使用的壹種修辭方法。壹般情況下,往往會加引號來區分。
《出埃及記》:這個政府(政府)“壹心壹意”打內戰,提出“外爭必先定”的口號。
“壹心壹意”是形容非常專註和贊美。在這裏,作者故意使用褒義和貶義的詞語來達到強烈的諷刺效果。
第四,使用對象不匹配
成語有具體的適用對象、適用範圍,或者是人或事,不能妄自菲薄。有些成語只能用於某個對象,所以壹定要明確使用範圍和對象,如果不區分,也會導致誤用。比如“滿身大汗”只用於物(書),不能用於人;“青梅竹馬”和“兩個不猜的年輕人”都是指從小就認識的異性,不能用於同性;梅綺只能用在夫妻之間,不能用在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間;“很開心”只用於人,不用於其他事;“可比”可以用於人,也可以用於物;“老古板”可用於三類人:(1)世故自負的人,(2)沒有朝氣的年輕人,(3)有資歷的老人。
例1,各種花,爭奇鬥艷;用國色天香來形容也不為過。
黃山的松,桂林的景,真是妙不可言。
正確:1,在《國色天香》中,原指色香兼備的牡丹花,非用於“各種花”。
2、“巧奪天工”就是“巧奪天工”。而“桂林黃山之松”本身就是天然的,不在“人造”之列。
動詞 (verb的縮寫)誤用典故
有些成語來源於典故和古詩,往往有特定的含義,濃縮了很多內容。如果不了解這些成語的來源和特殊含義,很容易誤用。
隨著雙邊關系的改善,中俄最終成為秦晉之友。
例2,讓梨推棗是壹種廣受贊譽的謙遜美德的表現;如果只有壹個梨,孩子們不應該給媽媽嗎?
正確:1,其中“秦晉好”指的是兩個姓氏的聯姻,不是指兩國的友好關系。
2.“讓梨推棗”的意思是兄弟情誼,不是母子關系。
6.不合適的人或角度
示例1。導演的發言當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例2:在家裏,父親總是先行動後行動,我們什麽都不知道,直到他做了。
正確:1,“拋磚引玉”,用於第壹人稱的謙讓,不用於第三人稱的敘述。
2.“先行動,後行動”這句話是下屬處理完事情後向上級匯報的,不適用於同級關系或上下級關系。
七、不分學歷。
有些成語意思不壹樣,切不可小用大詞,大用小詞。
每個考生在考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復習準備,否則考場上出了什麽事都會影響正常水平。
例2:王老師勤奮好學,潛心教學30年。
在工人俱樂部,棋牌、撲克、乒乓球、電視機、書報、圖片壹應俱全。
正確:1,句中“三長兩短”是指意外的災難或事故,尤其是死亡,非常嚴重,不適用於句子1。
2.“忙壹天”就是壹天要處理上萬件事務。壹般來說,壹個君主或領袖每天都忙於眾多的政務。這個詞含義很重,用在普通老師身上就犯了壹個“用字大而用字小”的錯誤。
3.“包羅萬象”形容復雜,無所不能。這句話並不“包羅萬象”,還存在“大話小用”的問題
八、縮小詞義和數量關系的範圍。
(1)顧此失彼。比如“排雷是壹項生死攸關的工作,這支排雷部隊傷亡200多人。”(“生死”指的是生與死,但從整句話來看,強調掃雷的危險性並不包括“生命”,這就導致了錯誤。)
菊花盛開,五顏六色,美不勝收。(五彩繽紛),形容花朵鮮艷美麗。而“菊花”並不代表所有的花。)
(2)語義差異。比如“新興商城剛開業,鴻運百貨就敲鑼打鼓,兩家店形成了滿堂紅之勢。”(“定祖”指的是三方面的情況,上篇指的是“二店”,語境意義與成語意義相反。)
九、尊重和自卑的關系是顛倒的
學生經常向老師請教,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值得提倡。
在老教授80大壽之際,晚輩們集體送上了壹塊牌匾,上面寫著“祝您長命百歲”。
正確:1,其中“不恥下問”的意思是“不恥下問地位比自己低、見識比自己少的人”。
2.在中國,過去人們用“長命百歲”來祝福孩子。
十、比喻不當,在理解意誌的基礎上,把握比喻意義。
講完整個故事:意思是結束壹件事的時候把菜端出來。比喻毫無保留地說出真相。理解這個成語的本義和比喻意義,用起來就不會出錯了。
李僵:古樂府《雞鳴》詩:“桃長在井上,在桃旁。蟲子來咬桃根,李子樹代替桃子。樹是幾代人,兄弟之間還是忘不掉。”原來桃子和李* * *是用來比喻兄弟情義,互相幫助的。後壹種比喻互相代替或替別人受苦。
在辯論會上,聽了學生們的發言後,這位老教授真有坐在春風的感覺。
例2:多好的壹幅“梅花香在春”。這個返老還童的奇葩,把人們帶到了和諧的春天。
辯君:1,其中“坐在春風上”的意思是被好老師教。
2.在中文裏,“妙手回春”贊揚了這位醫生高超的醫術和治愈病人的能力。
XI。搭配不當
《出埃及記》當前位置這篇文章對社會弊端的討論更加生動。
正確:“栩栩如生”:形容刻畫或描寫得很逼真。句子中的主語是“討論”,用“栩栩如生”與之搭配顯然不妥。
十二、生搬硬套。牽強的
那些年,我們的革命先輩爬雪山過草地,吃了很多苦!
在節日的夜晚,中國的燈籠盛開,充滿光彩和美麗。
正確:1,中文,“措拖歲月”:原意是徒然拖延過去,句子卻理解為“艱難歲月”,牽強附會。
2.在中文裏,“漂亮”:形容華麗高大的房子。這個詞用來形容句中的光,是個補充詞。
十三、似是而非,彼此誤打誤撞。
(1)形似而意不同。例子:“震撼”和“煽情”。這兩個成語只有第壹個詞不同。兩者都有“令人震驚”的意思,而“聳人聽聞”也指“誇大或捏造事實以令人震驚”他們散布許多聳人聽聞的謠言,企圖擾亂人心。這句話中的“謠言”指的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新聞,用“聳人聽聞”來搭配是恰當的,但用“觸目驚心”就不準確了。
(2)意思相近但略有不同。比如兩個成語都是“功虧壹簣”和“前功盡棄”,但是成語“前功盡棄”並沒有說明前功盡棄的原因。這就是兩者的區別。比如“這個實驗馬上就要成功了,壹定要堅持下去,千萬不能松手,不然就可惜了。”“轟炸這座城市的防禦工事也幾次受挫...每次受挫,他們總是要放棄之前所有的努力,重新開始。”
1,收到國外來信,上面的郵票不脛而走。不知道是哪個集郵愛好者撕下來的。
2.她的父親思想開放,對女兒和兒子壹視同仁,沒有重男輕女。
解析:在1的情況下,應該是“銷聲匿跡”了。“像野火壹樣蔓延”是指沒有腿也能走,“沒有翅膀也能飛”是指沒有翅膀也能飛走。“不脛而走”是指沒有刻意宣傳的情況下,事情和消息迅速傳播,而“消失”是指某件事情突然消失。
例2中“數量相等”壹詞應改為“待遇相等”。這兩個成語雖然都有“壹視同仁”的意思,但壹般都是用來比喻生活中的事物,比如“因為他對富人和窮人、貴人和窮人、智者和愚者、賢者和不配者、是非者、大小者壹視同仁。”而平等待人”強調的是對人或動物的態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或親疏,如:“所以,聖人平等待人,彼此親近。"
樂於助人是可以理解的,但對某些人來說,這是迂腐的。
沒想到過去的浪子,今天變成了英雄,這不得不讓人對他刮目相看。
對於貧困地區,大家都在捐款捐物,真的是無所不在。
正確:3。“無可指責”這個詞應該改成“無可指責”。
4.“另眼相看”這個詞應該換成“刮目相看”。
5.“什麽都做”就是“什麽都做不好或者什麽都做不好”。改成“壹絲不茍”就好了
此外,像下面這樣的成語也容易被人誤解:
不可思議——不合理;
夢筆生花——妙筆生花;
放肝利膽——嘔心瀝血;
首屈壹指-屈指可數。
十四、文字不盡如人意,自相矛盾。
例如:1。離家出走的小燕來到公園的電話亭說:“媽媽,我是壹只斷了線的風箏,無家可歸。”
2.這些有能力打碎石頭的大力士壹上臺,就吸引了觀眾的註意力。
3.這次表演還是挺成功的,只是有些動作有點做作,不自然。
正確:1,《斷了的風箏》:余壹去不復返,杳無音信。句子中“小燕”是“叫媽媽”,明顯矛盾。
2.用“穿雲裂石”來形容赫拉克勒斯的身手,令人費解。“穿雲”即直沖雲霄,“裂石”即裂石。大力士可以敲碎石頭,但它們怎麽能飛上天呢?單靠人的力量飛上天空是不夠的。
3.電影中的“裝腔作勢”不僅褒貶不當,還犯了顧此失彼的錯誤。“裝腔作勢”是指故意擺出壹種語氣和姿勢來形容做作。這個例子是針對“個人行為”的。顯然,行動只能是“裝腔作勢”,不能“裝模作樣”。
十五、兩個成語壹起使用,產生自我矛盾
從風格上看,李的詩典雅豪放,張的詩沈郁失意,孰優孰劣,各有千秋。
“半斤八兩”:彼此相同,描寫相似;“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長,所以應該刪掉“半斤八兩”。
十六、詞性誤用
1,壹定要打破老套路。
2.歷史上也出現過少數有文采的英雄,想統壹天下,卻未能實現野心。
分析:1。除了“陳詞濫調”和“刻板印象”的語義重復,還犯了詞性誤用的錯誤。“墨守成規”是動詞短語。然而,作者使它以“老式的”為屬性。顯然是把它當成了名詞短語,這樣就可以擺脫“老套路”,變“俗套”為“老習慣”。
2.“陶文無略”被認為是壹個形容詞或動詞短語。事實上,“陶文五略”是壹個並列關系的名詞短語。如果想讓它成為“英雄”的屬性,就必須在前面加上“有”字。
十七、時代不對,不合邏輯。
1,龐涓對部下笑了笑:“我就知道齊兵膽小,我還真追了。”
2.荊軻對太子丹說:“聽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解析:上面兩句話中,龐涓和荊軻都是戰國人,加上的兩個成語出自《晉書·謝玄傳》和清代吳的《痛史》,所以“前人”說“後人”不合邏輯。
十八、堆積成語
1.在辯論中,其觀點被駁得體無完膚,毫無用處,面目全非。
分析:在這個例子中,增加的三個成語意思相近,重復出現,表面上看起來很有說服力,實際上很羅嗦,不如隨意刪除兩個。
綜上所述,只要熟悉以上18種成語誤用,做題時解決這個問題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