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來源:
毛澤東與黃炎培在1945中關於“官衰”、“民亡”的“政權交替周期律”的討論,也是最好的例證。1945八月初,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國* * *產黨領袖毛澤東和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意味深長地開始了這個古老而常新的治國話題。當毛澤東同誌詢問黃炎培先生對延安政權的看法時,這位經驗豐富的前清朝陪審員、前同盟會成員、國民政府參議員,以非凡的歷史洞察力和敏銳的政治眼光預見到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並不遙遠,於是對毛澤東直言不諱,尖銳地提出了著名的“歷史周期率”。即“壹個人、壹個家庭、壹個團體、壹個地方乃至壹個國家,其興也富,其亡也驟。”當初大家都是全神貫註,沒有人不努力,但最後也有懶政的人,死政的人,榮辱與共的人。簡而言之,沒有任何控制可以跳出這個周期率。”並希望即將取得全國政權的中國* * *產黨,能夠找到壹條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的新路,最終跨越“歷史周期率”。面對民主黨人的傳言,毛澤東自信地回答說,我們找到了這條新路,我們可以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控制。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放松;只有人人有責,人才能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