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故事 是我國歷史的壹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壹個成語的背後都有壹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壹些關於二年級歷史成語故事,歡迎查閱。
二年級歷史成語故事1
北朝時期,齊國的魏蘭根,相貌奇偉,卓有見識,學富五車。魏蘭根的母親去世後,要葬在常山郡境內。當地有壹個董卓的祠廟,祠堂周圍長了壹片柏樹。魏蘭根開誠布公地說:“董卓活著時是奸臣,他的祠堂不該保存下來。”就命人把柏樹全部砍伐幹凈,給他母親做了棺材。別人推心置腹地勸他這樣恐怕會不吉利,但魏蘭根卻置之不理。
有壹年,秦隴壹帶鬧饑荒,可官府卻絲毫不肯減輕稅賦,結果發生農民起義。朝廷命令行臺蕭寶夤帶兵討伐起義軍占據的宛川,當時任岐州刺史的魏蘭根,也跟隨蕭寶夤的部隊齊心協力***同作戰。起義軍很快失敗了,宛川城被攻陷,官軍抓獲了大批俘虜。蕭寶夤從中挑選了10名美女,賞給魏蘭根做婢妾。魏蘭根很不贊成,他開誠相見地說:“宛川縣地處偏遠,地頭蛇勢力很強,皇室的恩威則比較薄弱,因此老百姓才感到無所適從,結果因此才誤人歧途,卷入了叛亂行動。如今朝廷應該 總結 經驗 教訓,對他們采取懷柔政策:百姓饑寒,朝廷應該給他們送衣送糧,關心感化他們,讓他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才對,怎麽還可以把他們發配為奴仆呢?”於是他把這些女子全部遣返家鄉。
二年級歷史成語故事2
春秋時期,齊襄公有兩個弟弟,壹位是公子糾,另壹位是公子小白,他們都很賢明。公元前686年,齊國發生內亂,襄公被殺,公子糾跟著謀士管仲逃到魯國避難,而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謀士鮑叔牙逃到莒國。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如果沒有實力,保全性命是最重要的。
第二年,齊國內亂平息,大夫們派使者到魯國請公子糾回國即位,管仲怕公子小白搶先回國即位,所以帶領軍隊去公子小白回齊國的必經之路堵截。
等了幾日,管仲果然看到公子小白正行色匆匆地往齊國而去。為了保證公子糾登上國君之位,管仲心壹橫,偷偷地向小白射了壹箭,公子小白中箭後,大叫壹聲倒地。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心中暗自高興,就帶領軍隊回去了。
誰知管仲的壹箭並未射中小白,小白不知道暗害自己的人帶了多少軍隊,就咬破舌尖,假裝口吐鮮血而死。等到管仲等人離去後,公子小白與鮑叔牙不分晝夜趕往齊國京城。在公子糾到京之前,公子小白搶先壹步即位,歷稱他為齊桓公。
公子糾見本國已有新君,只得返回魯國,依附魯莊公。這樣壹來,齊、魯之間發生了戰爭。魯國的力量不如齊國,所以被打得大敗。公子糾萬般無奈,只得自盡。魯莊公就將管仲押送到齊國,來討好齊桓公。
管仲在路上受盡苦楚,不但吃不飽飯,而且連水也喝不夠。壹天,他來到綺烏這個地方,就向當地的官員苦苦哀求,希望得到壹些吃的。那個官員心腸很好,不但盛出飯來,還怕管仲吃起來不方便,竟然跪在地上端著飯給管仲吃。管仲見他如此行事,就想到他可能有求於自己。
果然,這個人的私心終於暴露了出來。他暗地裏對管仲說:“您是位大賢,齊國國君又是個愛才之人。您此番到齊國去,也許能逃過壹死,得到國君的重用,安享榮華富貴。到了那時,您將會怎樣報答我?”
管仲說:“如果我真的因為自己的賢能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我會任用賢人,使用能人,對有功勞的人進行評賞。我為什麽要謝妳呢?”
後來在鮑叔牙的推薦下,小白不計前仇,任人唯賢,任命曾有壹箭之仇的管仲為相國治理齊國。
二年級歷史成語故事3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壹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壹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壹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並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後來秦始皇出宮巡遊,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時本應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並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
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後,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妳為太子,蒙毅不贊成。於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後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壹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
二年級歷史成語故事4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後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於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待,還把壹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壹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後,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壹起來到桑園裏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傑,希望丈夫能做壹番大事業,就對重耳說:“公子,妳有遠大的誌向,我很高興。妳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壹番事業,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並沒打算離開妳,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壹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後,把他送出了齊國。後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於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誌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誌向。
二年級歷史成語故事5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壹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壹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壹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裏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汙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裏,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壹想,這裏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壹天,孟子看到壹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擡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壹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壹所學堂,有個胡子花白的老師教著壹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 唱歌 ,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壹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妳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壹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妳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著,抄起剪刀,“嘩”的壹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楞住了。這壹次,孟軻心裏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年級歷史成語故事相關 文章 :
★ 二年級必讀的歷史成語故事
★ 二年級成語故事精選
★ 歷史成語故事在線閱讀
★ 古代成語故事二年級
★ 適合二年級看的成語故事
★ 二年級必讀《中國成語故事》
★ 二年級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 二年級必讀的成語故事
★ 有關二年級成語故事
★ 有關二年級學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