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 wèi ]?在此處的意思是:恐懼、害怕。?
“望而生畏”(wàng ér shēng wèi)是壹個中國漢語成語,望:看見 畏:畏懼,害怕。表示看見了就害怕的意思。
“畏”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恐懼、害怕。?
出處:春秋·老子《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釋義:由於民眾不得安生,生活的生不如死,所以就不畏懼死亡,拿死亡來威脅他們又有什麽用呢?
2、用作動詞,意思是:敬服。
出處:春秋戰國·孔子《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釋義: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麽就知道後壹代不如前壹代呢?
3、用作形容詞,意思是:可怕的。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壹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出處:使人可畏的道路,十個行人有壹個人被殺害,於是父子兄弟相互提醒和戒備。
擴展資料“畏”字的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畏,惡也。從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畏,厭惡。字形采用“甶”和省略式的“虎”會義。“畏”字像怪物長著鬼頭,張著虎爪,形象可怖。
“望而生畏”的近義詞:
1、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釋義: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2、視為畏途 [ shì wéi wèi tú ]
釋義:看作是可怕的、危險的道路。喻指不敢做某件事情。
3、望而卻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釋義:壹看就往後退縮。形容十分害怕困難和危險。
4、畏縮不前?[ wèi suō bù qián ]?
釋義: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5、畏葸不前 [ wèi xǐ bù qián ]
釋義:畏懼退縮,不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