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葉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釋:眼睛被壹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自:近代 毛澤東《論持久戰》:“壹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譯文:眼睛被壹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進而自己以為自己的法想是對的。
二、壹新面目 [ yī xīn miàn mù ]
解釋:壹新:完全是新的;面目:面貌。樣子完全改變,有了嶄新的面貌。
出自:清·盧信《大馬扁·序》:“子毋以康梁二人,招搖海外,借題棍騙,於馬扁界中,別開壹新面目,而遂為康梁罪也。”
譯文:不要用康梁二人的名聲,在外地招搖,借題棍騙,在馬扁界中,又是另外壹副面孔,而就被認為是康梁罪呢。
三、壹葉蔽目 [ yī yè bì mù ]
解釋: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不能認清事物的全貌或問題的本質。也說壹葉障目。
出自:秦 鹖冠子《鹖冠子·上·天則》:“壹葉蔽目,不見太山。”
譯文:壹張葉子遮住了眼睛,就說沒有泰山。
四、壹指蔽目 [ yī zhǐ bì mù ]
解釋:同“壹葉障目,不見泰山”。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整體。
出自:元末 脫脫、阿魯圖等《宋史·王安禮傳》:“今以壹指蔽目,雖泰,華在前弗之見。”
譯文:今天以手指遮住眼睛,雖然泰山、華山都在眼前就是看不見。
五、壹人耳目 [ yī rén ěr mù ]
解釋:統壹人們的視聽,便於指揮。
出自:春秋 孫臏《孫子·軍爭》:“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壹人之耳目也。”
譯文:說不相聞,所以用金鼓傳音;看不見,所以為旌旗傳意。那金鼓旌旗的,統壹人們的視聽,便於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