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揠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壹棵棵地往上拔起壹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裏壹看,苗都死了。後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也說拔苗助長。
2、狐假虎威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發現壹只狐貍,狐貍對老虎說:“妳不敢吃我,老天爺派我去當動物的首領,如果妳吃我,那是違背老天爺的命令的。妳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壹個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相信了,就跟狐貍走了。當動物看到它們時,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明白動物逃跑是因為它們害怕自己,卻以為是害怕狐貍。
3、精衛填海?
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變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想把東海填平。舊時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積極設法報復。後用以比喻不畏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4、塞翁失馬
古時有個住在邊塞的老人丟了壹匹馬,後來這匹馬居然帶了壹匹好馬回來。後來就用“塞翁失馬”比喻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但也許因此得到好處。常與“安知非福”連用。
5、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壹下。他把壹只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