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亡羊補牢文言文故事

亡羊補牢文言文故事

1. 亡羊補牢的故事視頻 成語故事:亡羊補牢

亡羊補牢的故事:

戰國時,楚襄公只知道享樂,導致國事日衰,大臣莊辛多次勸諫,襄公不聽,莊辛便辭官去趙國避居。

後來,楚國被秦國打敗,襄公非常後悔,當初沒有聽莊辛的勸諫,便命人設法把莊辛從趙國找回來詢問對策,莊辛回來後,講了這麽壹個故事:

有壹家人,有壹天發現羊圈裏少了壹只羊,鄰居告訴他說,羊圈有個洞,狼從洞裏鉆進去偷走了羊,只有補好洞,羊才不會丟失。

那家人不聽,結果第二天早上又少了壹只羊,後來那家人接受了教訓與勸告,修補了羊圈,此後也再沒有丟失羊了。

楚襄公聽了,似有所悟,決心彌補過失,把國家治理好。

亡羊補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釋]:羊逃跑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自]:《戰國策·楚策》

[造句]:這次是小測驗,沒考好沒關系,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2. 成語亡羊補牢故事視頻

中華成語大詞典 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示例: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可稱晚悟.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語法: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知錯就改 英文: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法文:il n'est jamais trop tard pour réparer 德文:auch wenn Schafe abhanden gekommen sind,den Pferch kann man immer noch flicken 成語故事: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伐,很快占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3. 亡羊補牢成語故事視頻

亡羊補牢

[讀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丟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遲。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牢:牲口圈。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近義]來者可追賊去關門知錯就改收之桑榆見兔顧犬

[反義]後悔莫及居安思危積谷防饑未雨綢繆糧草先行以防萬壹防患未然兵馬未動時不我待時不我與知錯不改

4. 成語故事亡羊補牢視頻

中華成語大詞典 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示例: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可稱晚悟.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語法: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知錯就改 英文: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法文:il n'est jamais trop tard pour réparer 德文:auch wenn Schafe abhanden gekommen sind,den Pferch kann man immer noch flicken 成語故事: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伐,很快占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5. 《亡羊補牢》 原文

亡羊補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4306531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

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有壹天對楚襄王說:“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妳。妳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壹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麽不幸。

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麽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 這是壹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例如壹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壹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亡羊補牢《戰國策·楚策四》:“見菟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謂走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失誤後及時補救。

6. 求文言文亡羊補牢的古文,不要古代的那個典故,只要故事的古文

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辟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陽。於是使人發騶,征莊辛於趙。莊辛曰:“諾”。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

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裏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裏,豈特百裏哉?

“王獨不見於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頸為招。晝遊乎茂樹,夕調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遊於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魚卷鯉,仰嚙陵艹衡,奮其六翮,而淩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盧,治其繒繳,將加已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遊乎江河,夕調乎鼎鼎。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絲而見之也。

“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載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內,而投已乎黽塞之外。”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栗。於是乃以執珪而援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