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眼裏,亡國之君似乎都是荒朝廢政,沈酒迷色之徒,夏桀商紂之輩,隋煬帝.秦二世之類,這似乎已是歷史的定論,無庸置疑的真理,如果這樣壹概而論,實屬冤枉了他們。
崇禎帝是明王朝的最後壹位皇帝,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值得後世同情的亡國之君 。繼位之初,就除東廠,滅閹黨奸宦。他壹生殫精竭慮,試圖革除弊政,成就壹番偉業,但是江河日下的明王朝氣數已盡,縱然是秦皇漢武在世也無回天之力;他崇儉尚約,反對皇族的窮奢極欲;他愛民如子,心系天下蒼生,四下罪己召;他勵精圖治,嘔心瀝血,盡自己的全力挽救著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他不設妃嬪,壹心為國,打破了歷代帝王佳麗萬千的傳統。最終在北有後金的侵擾,南方農民起義軍不斷的夾縫中,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冤枉的亡故之君。他還沒有來不及實施自己的雄才大略,還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就不得不吊死於煤山的那棵歪脖樹下。
光緒帝是清朝入關後第九代皇帝, 身在帝王之家,卻壹輩子身不由己,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長河中也實屬罕見。回顧光緒帝的壹生,從陰差陽錯地被推上帝位到被囚於瀛臺含恨而死,他雖無建樹,但卻無時無刻不想著挽救民族危亡。光緒帝是有胸襟和抱負的,在甲午中日海戰中,他是堅挺有力的主戰派,以當時洋務運動的成果,清政府是完全有可能擊敗日軍的,果不其然,在戰爭初期,北洋水軍給日軍以重創,可是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勢力卻擔憂事態鬧大,消極備戰,結果導致北洋軍全軍覆沒,進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而光緒帝的雄心才略也被這壹切所淹沒。壹句誓死不做亡國之君,讓多少忠臣義士潸然淚下,又喚起了多少誌士仁人的救國熱情。在慈禧的威逼防涉之下,他大膽啟用康梁,掀起戊戌變法,維新圖強,卻因誤用袁世凱而釀成千古恨,最終深陷囹圄,含恨而終。此外還有南唐李後主,他恐怕是中國詞作最好的皇帝了,可是只怨生在帝王家,壹個文學奇才卻陰差陽錯地被推上了帝王的寶座,後果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都應該客觀地看待歷史,善待歷史上的人物。時勢造英雄,自然也應當出狗熊,沒有狗熊的陪襯那就無所謂英雄了。我們很容易誇大了壹個歷史人物對於壹個時代的作用,不論他是壹個流芳千古的聖君明主還是壹個臭名昭著的亡國之君,他都不足以改寫時代的趨勢和左右歷史的潮流,他們最多算得上是壹個時代的主角,不過沒有了那些不勝枚舉的配角,他們便成了獨角戲。畢竟與歷史這臺大戲相比,我們都是臨時演員,前赴後繼地在演繹著壹個沒有劇情看不到結局的劇本,導演是個叫做客觀規律的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