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有它的難處,但這是認識的必由之路。不管有多困難,我們都必須去爭取成功。壹切都是對立統壹的。如果有阻力,就有辦法克服它。克服阻力,努力實事求是,至少需要七個條件,或者說七個動力。
1.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很重要的壹點就是要敢於思考,敢於提問。科學界有句名言:提出問題比發現問題更重要。無論在自然科學領域還是社會科學領域,那些只追隨諾諾、找不到缺點、提出問題和設定新目標的人將永遠不會有所成就。
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黨內願意動腦筋、想問題的人越多,我們的事業就越好。進行革命和建設,必須有壹批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進取之士。”(《鄧小平選集》第2卷第143頁)縱觀社會革命和科學發展的歷史,最早發現真理、尋求規律的都是思想解放的戰士,而且大多數是年輕人。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時26歲,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時24歲,瓦特改進蒸汽機時29歲,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時26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壹代領導集體的大多數成員只有四五十歲。在勇敢的年輕人心中,書本、權威、習慣、舊勢力、舊制度甚至舊權力、法律、制度都是空氣。為了真知和真理,他們可以受苦,可以死。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論》中說,少年如旭日乳虎,意氣風發,豪氣萬丈,敢於冒險,所以能開天辟地。勇氣是發展壹切事業的前提。
2.不斷學習。既然實事求是有來自無知、自滿、書本、權威、經驗的阻力,我們就要學會克服它。因為這五件事只代表過去,是基於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只有掌握了科學理論和最新知識,才能盡可能地貼近客觀實際和規律。所以,讀書學習是每壹個社會成員在這個世界上都無法停止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有壹定責任的人,比如公務員,高級公務員。所有的革命都是新知識新思想對舊知識舊思想的否定,最後是新規律的呈現。
理論是探照燈,高於知識。理論是通過去除事物的現象來揭示規律的,所以本質上更實用。現象中很多兜圈子的東西,理論上可以用壹句話來判斷。比如物理研究,有實驗物理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在某些情況下,用實驗的方法和摸索的方法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這時候就要靠理論了。經典物理學的發展在20世紀初遭遇了“紫外災難”,即無法解釋紫外短波光的能量分布。許多科學家感受到了不同道路的痛苦。其實原因是他們執著於實驗這個武器,卻沒有想到還有另外壹個武器叫理論。著名的哲學史和科學史專家伯納德批評英國古典物理學派只註重實用,“通過感覺而不是思考來達到科學”,“以懷疑的態度對待理論,不鼓勵人們思考”。於是英國物理學落後了,卻被愛因斯坦等壹批德國理論物理學家趕上了,解決了科學發展的“災難”。
學習理論,壹方面要掌握和繼承前人的經典理論,另壹方面要從實踐中學習和總結新的理論。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理論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既有經典理論基礎,又有新的實踐基礎。根據這壹理論,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將實事求是地走上軌道。只有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和理論,我們的思維才能接近現實,實事求是。
3.勇於實踐。實事求是地說,歸根到底妳得“求”,也就是說,實踐。坐而論道,紙上談兵,搔首弄姿,回避矛盾,絕不下結論。通常實踐中的懦弱,壹是懶惰,壹想到“跋山涉水”,就退縮;第二種是恐懼,害怕失敗,害怕徒勞的努力,害怕傾家蕩產。想象壹下中國革命和其他國家革命的勝利。有哪些偉大的事業不是千山萬水壹波三折贏得的?不就是經過無數磨難提煉出來的嗎?達爾文花了五年時間環遊世界,搜尋動植物標本,終於找到了物種起源的依據。居裏夫人花了三年零九個月的時間從壹噸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盧瑟福固執地重復實驗,終於從25000張基本粒子的照片中找到了6張膠片,從而找到了人工改造元素的依據。正如毛澤東同誌所說,如果妳想知道梨的味道,妳必須自己去改變它們並吃它們。只有親身參與某項工作實踐,才能獲得專門的知識。事業的成功,往往取決於幾代人勇敢、堅定、執著的實踐。不敢練,不肯吃苦,站得遠,壹點點嘗試,就不可能實事求是。
4.無私無畏。實事求是有時候表現為努力探索,有時候只要敢於面對事實,說實話。而很多時候正是在這壹點上,妳過不去。所以無私無畏是實事求是的動力之壹。尤其是當實事求是遇到來自權威和行政的阻力時,更需要以無私無畏的精神去克服和堅持。海瑞是古代壹位以大無畏精神著稱的名臣。1565年,明朝嘉靖皇帝已經執政40年。他聽信朝臣和方士的話,求長生不老,求煉丹,卻犯了壹個錯誤。這壹年,哈裏去了著名的“公安”,直接指出:“陛下的錯誤很多。”皇帝氣得大叫要抓他,並告訴下屬不要讓他跑了。下屬回答:“他跑不了。他已經買了棺材,正在家裏等著。”。這種比生命還珍貴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成為我們民族文化史上光輝的壹筆,哈利也因此成為敢於說真話的典範。尊重事實、尊重真理、敢於說真話的人,他們在歷史上的光輝會永存,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知識、經驗、成就等。,而是因為他們勇敢無私的奮鬥精神,這是壹種開放的人格。勇敢的人可以從三軍退役。很多時候,如果沒有“我以血薦軒轅”,燃燒我的生命去照亮真相,不知道真相上的塵埃還要多久才能褪去。
5.自知之明。實事求是既然自滿有敵人,我們就需要自知之明這個天敵來制服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犯壹些不切實際的錯誤,有時我們不知道真相,有時我們不敢知道真相,有時我們知道真相又不敢說,有時我們認為這就是真相,沒有必要知道其他的。這樣,我們就陷入了雷區,隨時有失敗和毀滅的危險。古往今來,有自知之明取得成功的人很多。但也有無數人被自知之明所困擾,耽誤了大事。無知和自滿是孿生兄弟。不了解自己的人往往很自滿,高估自己;往往由於主觀的“不想聽”,做不到,也做不到,造成錯誤。入語:豁達者,為海不在乎河,為山不在乎土。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斯說過,“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壹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就是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隨時做好學習新事物、尋求真理的準備。
6.制度民主。鄧小平同誌說過,“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他指出:“要為民主創造條件,重申‘三不’: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黨內和人民內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的手段,而不能采取鎮壓和鎮壓的手段。憲法和黨章規定的公民權利、黨員權利、黨委成員權利,必須堅決保證,任何人不得侵犯。”。壹個革命的政黨,怕的是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沈默。(《鄧小平選集》第2卷,第144-145頁)這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過幾次我們嚴重不切實際,給革命、建設和國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比如1958的誇張,“文革”的鬥爭、批判、改造。這從反面證明,只有民主的制度,民主的環境,才能保證黨的方針政策符合實際。政治上沒有民主,敢說真話的人就少,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抑制。經濟上沒有民主,生產力的發展就會受到損害。制度民主,小人物方便大家發言,集思廣益;對於壹個政黨和壹個政府來說,把他們的政策建立在更現實的基礎上是很方便的。
7.法制健全。上面說的六個條件,前五個都是關於壹個人主觀上應該怎麽做的。第六,客觀環境要民主。民主制度和環境只是給了壹個說話的機會和權力,不要抓辮子。但是如果這個系統壞了呢?尤其是領導換了?如果這個系統被領導人和當局自己破壞了呢?這需要立法。正如鄧小平同誌所說,“民主必須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觀點和註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鄧小平選集》第2卷第146頁)因為法律是以社會規律和整個社會、國家、民族的利益為基礎,來規範人們的行為,同時又保護守法者的利益和權利。比如我們有《企業法》,它本身就是發展生產力,按經濟規律辦事。如果有人非法幹預企業事務,不僅僅是別人敢不敢提意見的問題,而是要依法依規糾正。健全的法制是社會公民和單位在壹切活動中都能實事求是的保證。使他們能夠用正義捍衛事實和真理,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未來的獨立權利。
總之,實事求是不僅是壹種思維方式,更是壹種實踐過程。關系到壹件事甚至壹項事業的成敗,所以也是壹條思想路線,壹個行動綱領。實事求是,看似簡單的話語,蘊含著行為人的知識、經驗、思維方法、道德品質。同時受時間和條件的影響。所以執行起來有很多困難。此時此地實施起來很容易,但在當時可能很難。有時候,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實事求是,但在另壹個問題上就很難做到了。本文講十種阻力,為了說明這是壹個綜合因素。比如有些人在知識和實踐中過關了,卻在無私無畏中失敗了,或者被經驗絆倒了。所以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無論壹個人還是壹個組織,沒有人敢說自己總能處處實事求是。就好像沒有人敢說自己這輩子絕對不會犯錯壹樣。但是,只要我們永遠保持這種精神,這種路線,主觀上解放思想,不斷學習,勇於實踐,無私無畏,有自知之明;如果客觀上能做到制度民主,法制健全,就壹定能做到實事求是。我們的行動才能不斷接近真理,我們的事業才會不斷勝利。
(作者是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