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裏。謀士徐庶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壹起去請他出山。可是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樂地回去。
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壹趟。劉備第三次去隆中,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劉備十分嘆服。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非常感動,答應出山相助。劉備尊諸葛亮為軍師,對關羽、張飛說:我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為劉備奠定了蜀漢的國基。
2、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吳國為奴三年。回國後,勵精圖治,每日睡在薪草上,嘗苦膽,最終打敗吳國的故事。成語意思是睡在柴草上,經常嘗壹嘗苦膽,形容壹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失敗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敢於面對,壹時的失敗並不等於永遠的失敗,做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心中有信念,堅持下去,終能苦盡甘來。
3、完璧歸趙
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襄王表示要用十五座城換取和氏璧;趙國怕秦國攻打過來,就派藺相如出使秦國。
藺相如把和氏璧獻給秦王後,看出秦王沒有交換城池的意思,便假說和氏璧上有瑕疵,拿回了和氏璧,並以毀玉要挾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應允,並答應齋戒五天,藺相如就叫人將和氏璧連夜從小路送回了趙國。
4、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有壹員名將叫趙奢,他的兒子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跟他的父親議論用兵打仗之道,其觀點並非沒有道理,然而趙奢卻十分擔心,因為兒子只是紙上談兵,卻無實戰經驗。
後來秦趙相爭,秦國使用詭計引誘趙王以趙括為將,趙王不僅上鉤還堅信不疑趙括定能退卻秦軍;然而沒有經驗的趙括依照書上的理論變更軍法導致全軍陷入秦人的埋伏,全軍覆沒。
5、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